1
四月份的阅读状态还可以。原定目标是看书310小时,实际读了316小时,目标达成。
与此同时,我在这个月冥想了38.5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17分钟。虽然低于年度目标的每天1小时30分钟,但是因为之前冥想时间比较多,所以前四个月平均下来还是超过年度目标的。
跟阅读时长一样,冥想时长也能反映我的状态好坏:时间少状态就差,时间多状态就好。在接下来的五月份,我会想办法增加自己的冥想时间。
接下来,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我最近会写AI专题的文章。
2
之所以会有写AI专题的想法,是因为我对中文信息源的失望。
因为对AI感兴趣,我买了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谈AI的书,订阅了很多个谈AI的公众号,还搜了不少的AI相关博客。这么一轮看下来,我发现整体内容质量偏低,基本都不及格——
第一,对AI工具只有简单的使用介绍,没有深入的经验分享。我想是因为作者自己都没怎么用过这些工具,只是为了赶热点而拼凑出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第二,对AI前沿技术的跟踪停留在介绍参数阶段,内容基本都是在堆砌技术名词。
第三,关于AI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讨论过于肤浅,甚至可以说是在贩卖焦虑。
因此,我就有了想法:既然我想看的优质内容没有人写,那就由我来写。
3
这次要写AI专题的文章,我会写以下三类文章——
第一类:AI工具深度使用经验分享。
我会从自身积累的丰富使用经验出发,在文章里跟大家分享AI工具使用的技巧和体会。这样的内容比较实用,可以让读者少走弯路,提升AI工具使用的水平。
第二类:AI前沿动态跟踪。
这样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关注AI前沿的重大进展,抓住机会,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第三类:AI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讨论。
AI会让哪些人先失业,而会让哪些人更具竞争力?AI会让应试教育颠覆吗,抑或让教育分层更加严重?AI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安全和幸福吗,还是说恰恰相反?这样的思考和讨论,会给我们在AI时代的急速变化中提供理性思考的框架,不会被焦虑情绪劫持。
4
我会长期写这个专题。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对AI非常感兴趣。
通过写专题文章,可以建立持续观察、思考、沉淀的系统框架,成为我主动学习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未来的竞争做准备。
Google DeepMind的CEO Demis Hassabis,即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最近在接受《新闻60分》专访时提出,“预计5到10年内实现「具有人类通用性且超人速度知识的AGI」;2030年左右,AI将深度嵌入日常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的下一份工作很可能跟AI有关;我们的下下一份工作肯定跟AI有关。早点积累一些知识储备,以及AI工具使用经验,可以积攒在未来的竞争优势。
5
总的来说,我之所以会想写AI专题的文章,是因为中文信息源的内容质量实在太差。既然没有人写讨论AI相关话题的优质文章,那就由我来写。
我写的主题有三类:AI工具怎么用,AI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AI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
我会长期写下去,因为我对AI感兴趣,还因为AI很快就会嵌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写作不是目的,而是深化思考、锤炼认知的手段。
截至2025年4月30日,我一共阅读了16971小时。预计会在2026年5月20日,完成第二个10000小时,也就是总共20000小时的阅读目标。
5月份的阅读目标是680个番茄时间,也就是340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