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11月16日,我写了第一篇月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阅读目标的。第一次定完整的阅读目标是在2018年9月,一个月要看书60个小时,最后实际看了57个小时,接近完成。接下来几个月都没有好好看书,最低的一个月是26.5个小时。
从2019年2月开始,每个月的看书时间稳定在70 个小时左右,一直到8月份。
实现飞跃是在2019年的9月份,阅读时间翻倍都不止,达到164个小时。紧接着的10月份,是惊人的219.5小时。
2020年到现在,基本上稳定在200个小时左右。
每一篇月报单独看,没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把连续三年的月报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进步和成长。谁对你的进步和成长最关心?当然是你自己。我在一开始写月报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是写着玩。后来写着写着,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坚持写了三年,每个月一篇,终于在今天看到其巨大价值所在。
2
为什么是写月报,而不是写年报、周报,甚至是记日记呢?
其实我每年都会写年报,不过只写年报是不够的。一年只定一次目标,一年只回顾一次,反馈的周期太长。以周或日为单位,时间太短,频次过高。写周报、记日记都是有成本的,需要花时间,需要耗精力,很容易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说阅读目标最好是按月度为单位去制定最好呢?一个月里,工作总有相对忙碌和相对清闲的时候。这周工作忙,就少看几个小时。下周工作闲,就多看几个小时。一个月里,情绪总有相对低落和相对高涨的时候。这周心情不好,就少看几个小时。下周心情好了,就多看几个小时。尤其是女生有生理期,就更是如此。
3
在公众号写月报,有助于三种好心态的养成。
第一种是挑战者心态。在月报里制定目标,我们就会成为一名挑战者。走出舒适区,去做一些更难的事情。把目标公开出去,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转变成一种动力,让我们更可能达成目标。
第二种是学习者心态。这个月目标达成了,你要想一想你是做对了什么,继续坚持。这个月目标没有达成,你要想一想你是做错了什么,寻求改变。写月报,就等于是在复盘。这是寻求反馈的过程,这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过程。
第三种是登山者心态。写月报就像是在记录自己的登山过程。第一篇月报记录了自己爬了多少米,第二篇月报记录了又多爬了多少米。每个月都是重新开始,重新开始追求这个月的目标。每个月都不是重新开始,因为我们是在成长的基础上继续成长。我在看书500小时之后,对事物的看法就比当初不怎么看书的时候水平要高一些了。在看书800小时之后,我的三观又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在看书1500小时之后,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你在海拔500米的山腰上,看到的风景好美,但并不会就此满足。你还会想爬得更高,想去800米的地方看看,想去1500米的地方看看,想去还要更高的地方看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写月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逼着自己复盘。
复盘是什么?复盘就是下完一盘围棋之后,照着刚才的下子顺序再下一遍,然后在关键处讨论,总结得失。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复盘的习惯。就像打游戏一样,打完一把游戏要么就骂队友,要么就回味自己刚才的高光时刻。
沉溺于情绪,忽略其细节,从来不回顾。因为要写月报,所以你就必须得先记得你这个月都干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事情该干却没干的。因为要写月报,所以你就必须像放电影一样,把过去一个月的事情都给过一遍。因为要写月报,所以你就可以把那些做好的地方和没做好的地方都给记录下来。
复盘是棋手精进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复盘这个做法已经出圈很久,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改进工具。这个好东西,值得我们学以致用。
5
月报能给我们一种历史感。
所谓的历史感,就是在看这些月报的时候,能看出一个人所经历的大事小情,能看出一个人所做出的各种努力,能看出一个人的成长变化。为什么是写月报,而不是周报、日报呢?因为以一星期或一天为单位,粒度太细了,容易变得琐碎。
公开写月报,可以帮助你一点点走出舒适区,寻求反馈,不断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通过写月报,你能学会复盘。这让你摆脱情绪影响和自利偏误,像独立第三方一样判定之前走的关键每一步到底对还是不对。
如何做到每月看书167小时以上呢?你要坚持写月报。不写月报,定的阅读目标别人就不知道,你就没有必须与承诺一致的压力。不写月报,你就得不到足够的反馈,你就不能改进看书习惯。不写月报,你就不能像关注历史变迁一样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并且从中获得意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