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不觉,入职这家公司已经31个月了。如果加上在此之前写的4篇月报,横跨的时间超过三年。
最近看了一些讲曾国藩的书。他每天写日记,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每日三省吾身。我暂时还做不到每天反省自己,不过每个月至少回顾一次——上个月定的目标完成得如何,有没有什么收获,是不是有要改进的地方,下一个月要干些什么。已经写了三年,打算至少再写三年。
首先看看11月份的情况,然后谈一谈我对记录的切身体会。紧接着还会跟你讲讲,我对计划总结的最新理解。最后,照例是这个月的目标。
2
上个月的目标完成得非常不错,是意料之中的惊喜。
第一个目标,番茄数达到385个,略少于原定目标的400个;平均上班时间是7点21分,大大早于原定目标的7点45分;写作33个小时,略少于原定目标的36个小时。因为每天都写,单次写作的愉悦感没那么强。根据以往阅读的经验判断,这很正常。一个月就写三四个小时,有新鲜感,所以愉悦感强。要是一个月写30多个小时,写作时间是原来的十倍,还想保持原来的新鲜感是很难的。不过没有关系,挖掘写作的深层次乐趣,提升境界,比享受单纯的快乐要重要得多。
第二个目标,健走12小时49分钟,少于原定目标的15个小时;冥想4个小时,少于原定目标的6个小时。虽然都没有达标,但是对比之前健康目标屡屡惨不忍睹,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如果要健走,就每天都健走一次;如果要冥想,就每天都冥想一次。虽说如此,不过我还是没能做到每天都坚持,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行。
第三个目标,录了1个超过1分钟的视频,远远少于原定的30个。这次的探索目标没有完成。
3
为什么每天都要做记录呢?因为记录能纠正你的感性判断。
我在写月报之前,统计这个月平均到公司的时间。在结果出来之前,我感觉了一下,觉得自己每天到得挺早的,应该是在7点左右。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最终计算结果是7点21分。我的感性判断,错了。
我又感觉了一下,觉得这个时间应该比上个月早不了多少。打开上个月的月报一看:7点51分,足足早了半个小时之多。我的感性判断,又错了一次。
无论你是想学习,还是想努力工作,或者做任何可以量化的事,都可以做记录。
有些人一个月就看了一两个小时的书,就发朋友圈说自己很爱看书。他们没有撒谎,因为他们真的感觉自己看了很多书。
有些人努力了一段时间,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就会沮丧,痛骂自己不够勤奋。他们不是故意对自己苛刻,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感觉自己没做多少事情。你坚持做的记录,可以在你过度自信的时候,让你变得清醒;在你过度悲观的时候,给你加油鼓劲。做记录,可以纠正你的感性判断。
4
如果有5个小时做事情,你至少要拿出1个小时花在计划和总结上
我在每天正式开始工作之前,都会花十几分钟时间,来做计划。把一天要做的工作,列在本子上。做完一条就划掉一条,感觉非常好。如果有临时的工作出现,就在列表上加一条。一条一条地划,一条一条地加,直到下班为止。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工作,就留到第二天再做。
不足的地方就是,我每天下班之后没有做总结。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不值得做?今天临时插入了几件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避免的?今天做的工作当中,有没有什么亮点,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列计划,能让你做事更从容,更有条理。做总结,能让你发现错误,改进错误,发现优点,发扬优点。做事情之前拿出10%的时间,列一下计划。做事情之后再拿出10%的时间,做一下总结。一天上班按照8小时算,你列计划的时间应该要不少于48分钟,做总结亦然。
当然了,刚开始还不太会列计划和做总结,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从5分钟、10分钟开始,一点点慢慢来。
5
最近工作特别忙,经常要加班,不过还有很多时间潜力可以挖。要逼自己一下。
第一个目标:阅读番茄数405个,写作时间37个小时,平均7点10分到公司。
第二个目标:健走16个小时,冥想6.5小时。
第三个目标:录30个30秒练习沟通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