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七月份的积极影响下,八月份的状态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九月份并不打算沿着前两个月的路线继续走下去,而是稍微慢下来好好想一想。
想什么呢?想30岁之后的时间要怎么花,要做哪些事情,日子要怎么过。如果你是老朋友,就会很清楚我每年生日那天都会发一篇文章,谈一谈以后的目标。古人说,三十而立。30岁,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是时候好好想一想了。
首先,还是会先跟大家汇报我上个月的目标完成情况。然后,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要在做事上做好减法,以及如何从HOW思维向WHAT思维做转变。最后是九月份的目标。
2
八月份的目标完成得很好,尤其是健康目标。
第一个目标,阅读番茄数达到454个,达到原定目标505个的9成。
第二个目标,散步5小时,低于原定目标的20小时;室内单车21.5小时,超过原定目标的20个小时;冥想8.5小时,超过原定目标的7个小时。
第三个目标,找了5个人帮忙,少于原定目标的10个人;分别跟2个人单独吃了一顿饭,少于原定目标的5个人。
3
快到30岁,终于从“不怎么会做事”变得“比较会做事”。
以前做什么事都做得磕磕巴巴,老被领导批评,或者是捅出篓子自责半天。现在做什么事都有板有眼,哪怕是出问题也能淡定应对。刚开始完成这个转变的时候,会有自豪感,会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有进步,可以开始独当一面了。结果呢,时间一长,就会倦怠。做比较容易的事情,没有什么挑战性;做比较复杂的事情,缺乏动力。
现在要做减法了。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交给别人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这两种事情,尽量砍掉。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赶紧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做好规划,多花时间和精力。这两种事情里的每一件,还得好好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重要。
什么样的事情才是重要的,就需要拷问自己的价值观了。
4
以前注重的是HOW思维,就是思考要怎么做。现在要训练自己的WHAT思维,就是思考到底要做什么。我的思考方向是三点:我喜欢做的、我能做好的,以及能给他人带来长期价值的。
第一点,我喜欢做的。这个很好理解,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法坚持。我要找自己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想要做的事情,绝对不能选不喜欢的。
第二点,我能做好的。这个事情应该是有成长线路的,做一年和做十年要有区别。好比看书,我看书1000小时和看书5000小时,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收获。
第三点,能给他人带来长期价值的。前面两点都是从自身出发,最后一点就是为了他人。如果不能给他人带来价值,那就不可能以此谋生,更不可能实现自我超越。如果不能给他人带来长期价值,那就不值得长期去做。
现在再来回答那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事情才是重要的?我喜欢做的,我能做好的,还能给他人带来长期价值的,才是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我的价值观。拷问价值观,是一把很好用的尺子。面临选择的时候,拿出来量一量,就知道到底应该不应该做了。
5
九月份的工作很繁重,所以定的目标不会太高。
学习目标,阅读番茄410个。
健康目标,室内单车22小时,冥想10小时。
探索目标,添加25个人的微信,并且每人至少聊上10句话;至少跟其中2个人吃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