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春节假期,结结实实地休息了一把。
年前请了好几天假,把周末假期和春节假期给连起来,一共休息了16天,超过两个礼拜。前半段时间自己一个人看书、写文章,后半段时间回老家跟家人待在一起。尤其是最后这几天,已经完全屏蔽了工作。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工作而发企业微信给我,我也完全没有想任何跟工作有关的事情。大脑得到了充分的放空和休息。
通过写今天这份月报,我希望可以让自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准备好迎接新一年的新挑战。接下来,我会先跟你分享我上个月的目标完成情况。然后,聊聊我对面临新挑战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及如何从一个更大的格局去看待这些新挑战。最后,就是这个月的目标。
2
上个月目标完成得还可以。
学习目标,阅读370个番茄时间,低于原定目标的450个;写作字数达到24.5K,低于原定目标的30K。
健康目标,运动距离50公里,低于原定目标的150公里;冥想2个小时,低于原定目标的5个小时。
探索目标,看书101本,达到原定目标。探索目标很少有可以完成的时候,这次能完成,收获很大,以后有机会再跟你详细分享。
3
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工作有了新挑战。在春节假期之前我很担心,很害怕,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会在别人面前丢人。
之前学习过一个FFA方法。FFA,即是Fear、Fact、Action的缩写,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害怕的东西是什么,现实的事实是什么,采取的行动是什么都写下来。借用这个工具,我让自己安定了下来。
我害怕的是,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不能很快出色地完成工作。现实的事实是,我在几个月前也担心过,但是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采取的行动是,把自己在未来一到两周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照着做就行了。
北京冬奥会近日开幕。代表我国参赛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她对这项极限运动的爱与恐惧。她把恐惧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兴奋、不确定性和压力。在文章中写道,“我已经发现,如果这些感觉能被识别和积极地利用,那么每一种感觉中都有一些微妙的指标可以帮助你成功”。
文章里有一点对我很有启发,就是具象化。具象化,就是提前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这既有助于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以让我们在临场发挥的时候更有信心和更不容易慌张。
面对新的挑战,我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相应的对策给写下来,并且在脑子里不断地演练它们。
4
如何从一个更大的格局来看待这次的新挑战呢?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经跟你分享过对格局的看法。格局,就是时间和空间。
在五年后,十年后,三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次新挑战,只会觉得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挑战。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只是一次小小的关卡而已。就跟玩游戏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过程是否精彩,是否能从中得到收获,输赢的结果反倒是其次的。
至于怕丢人就更大可不必。首先,我现在是个什么水平的人,就已经是什么水平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变成差得多或者好得多的人。然后,如果是跟某些个别的人合不来,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也不必耿耿于怀,因为我们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都欣赏。最后,要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未来还要和多得多的人合作。
想明白这些,我就不害怕了。不但不害怕,我还隐隐地期待即将到来的新挑战,以及未来还没能预见的更大的挑战。
5
这个月的目标会定得稍微保守一些,不让自己压力太大。
第一个目标,阅读380个番茄,写2000字。
第二个目标,跑步35公里,踩室内单车6个小时,冥想5个小时。
第三个目标,看书1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