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思维与作品思维

1

有一个周六,我坐在电脑前,有点挣扎。换做以前,我已经在看书了。一想到要在休息日写代码,就觉得亏。加班没有加班费不说,还有一种学渣的感觉。别人都没有加班,就我一个人加班。别人的工作都做完了,我的工作还没做完,这不是学渣是什么?

即便我已经给自己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还是觉得周末加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加班,应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思前想后,这是作业思维在作怪。

2

作业思维,是学生脑子里所惯有的。

首先,作业是老师要我做的,不是我要做的。做作业从来都是一件被动的事情。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都一样。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些特定的作业。做完作业松一口气,因为不会被老师批评,不会被家长骂。

然后,做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既然只是为了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那我们就会选择应付了事。让做10道题,我一道都不会多做。60分就能及格,多一分我都嫌浪费。

最后,做完作业就忘。我们不会记得我们都做过哪些作业,最多只会记得我们有没有挨骂,最后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成绩。绝大多数人做工作也像做作业一样,还是在用作业思维去思考。工作是老板让我做的,不是我要做的。都是混口饭吃,做得差不多,能应付过去就行。我不关心工作有没有做好,只关心几号发工资,什么时候涨薪水。

了解完作业思维,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作品思维。

3

作品思维,就像工匠、作家、艺术家在完成一件作品时的思考习惯。

首先,作品是我要做的,不是别人强迫我做的。喜欢做东西,喜欢写文章,喜欢画画,我才这么干。即便有人委托我做一件东西,最初的出发点还是我愿意。

然后,做作品要尽心尽力。这是我的作品,是我的心血结晶,不可能马虎了事。花再多的时间,花再多的精力,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的作品。作品代表着我的能力,是我过去那么多年努力练习的体现。

最后,每一件作品都会纳入我的作品集。曾国藩有《曾国藩全集》,鲁迅有《鲁迅全集》。有追求的人都会把每一件作品纳入到作品集里面,就像编写一部个人传记一样。这部作品集,见证了自己的成长,是自己的成就。下一件作品,要比以前的作品都要好才行。

在工作中有作品思维的人是怎样的呢?工作是我要做的,不是老板命令我做的。我要尽心尽力做好,加班加点都不是事。做工作不只是为了钱,是为了成长,是为了能力的提升。我做的下一个项目,比前面所有项目都要做得更好。

4

那么,要如何从作业思维向作品思维转化呢?

一开始我们能力有限,只能做别人给自己安排的事情,我们要挖掘其中的意义。你刚毕业的时候,领导不可能把很重要的工作交给你,只会把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琐碎事情给你做。这就是所谓的打杂。不要因为打杂不开心,觉得是埋没了自己。你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打杂的经验就足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你不能满足于打杂。你要把打杂这件事从刚开始的不及格,做到60分,然后做到80,甚至是满分。这样,你就证明了自己,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随着你的能力提升,选择空间就会越来越大,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很重要,很有挑战性。如果还是像原来那样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是完不成的,所以你必须要加班。

刚开始加班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你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但是没关系,你因为想要做好你想做的事情,慢慢地会调整好。光是加班还是不够,你要继续提升自己能力,改变自己的性格缺点,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为了做成这件事,你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愿意“委屈”自己,愿意求助他人。你越来越“无我”,你的内核越来越大,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最后有一天会发现,你想事情的方式已经从作业思维转变成作品思维了。

5

那个周末,我加班了10个小时。

曾国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发下宏愿,说要“成为圣人”。既然是圣人,那就不能有性格缺点,品德要完美无缺。他要改变自己。即便是曾文正公,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了自我改造。他说改变自己的秘诀是“猛火煮,慢火温”。

一开始呢,要下很大的决定,做改就要改。要花大力气,要做真事情。这就是猛火煮。但是,改变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好比慢火温,坚持做,时间长了才会有好效果。某一周工作60个小时、70个小时,甚至80个小时,都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要持之以恒,像做作品一样不计较时间,无所谓加不加班。只要有自己想做的工作,就可以做到平均工作时间是别人的两倍,甚至更多。

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跟普通人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