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饭,我一定要一边看视频一边吃。把吃的放在桌子上,不着急吃。先打开B站,开始找下饭视频。有的时候,我光是找视频就要找很久。有个段子说,吃饭5分钟,找下饭的节目要半个小时。吃完饭,我一般还是会继续看视频,一晃眼就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那些视频不是我真想看,只是觉得无聊,用来打发时间。
结果呢,时间是越打发,浪费得越多。就像有些人排队做核酸,觉得无聊就打开手机刷抖音、刷小红书和打英雄联盟手游。结果核酸做完了,回到家,就干脆接着刷抖音、刷小红书和打英雄联盟手游。
我想要戒掉这个坏习惯。
2
为什么说,「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刷视频」是一个坏习惯呢?
大城市的写字楼里,每到中午,我们就会看到乌央乌央的人排队吃自选快餐。取餐、扫码付钱、找到位置坐下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从口袋里把手机拿出来。左手刷手机,右手吃饭,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一边刷,一边吃,心思完全不在食物上。这样不专心吃饭,有问题吗?
有问题,容易吃多。在人类历史几十万年来,人类第一次短暂地进入能吃饱饭的时代,至今不过几十年。这几十年里,因为过度肥胖导致的死亡数,逐渐超过了因为饥饿而死的数量。精制米面、奶油甜食和油炸食品,迅速地从以前只有富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变成了平头老百姓都能天天吃的大路货。过去能帮我们存储热量,降低在饥荒年份饿死概率的救命脂肪,变成了给血管造成重大负担的催命毒药。节制饮食,不再只是一个美不美的问题,而是一个活不活得好,活得久不久的问题。
因为分心,我们吃的东西只会越来越重口味。听别人讲话,如果非常专心,别人很小声讲你都能听得见。如果分心,一边干着别的什么事情,一边漫不经心地听,别人要讲很大声你才能听得见。
听觉是这样,味觉也是一样。不专心吃饭,对味道的感受力就会下降。盐要放多一些,你才觉得够咸。油要倒多一点,你才觉得够滋味。辣椒要加多几根,你才觉得够劲儿。不要怪厨师下手太狠,因为他下手不够狠,你下次就不来了。
我们吃得越来越多,吃得越来越重口,亚健康就会越来越严重。
3
吃饭有一个唯一正确的习惯。在揭晓唯一正确的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错误答案。
第一个错误答案,快速吃完。既然吃饭玩手机、刷视频是一个坏习惯,那就忍住,不玩手机,不刷视频,快速把饭吃完,这不就行了?不行。吃饭要细嚼慢咽,进食速度太快会给胃造成负担,长期会得胃病。还有,忍住不做一件事情,是很难的。“戒掉手机瘾,太简单了,我已经戒了几百次。”
第二个错误答案,跟人结伴吃饭,一边聊一边吃。既然吃饭时,会忍不住找点事情来做,那就找人一起吃。一边聊天,一边吃饭,这不就不会无聊了吗?还是不行。这样做本质上还是分心,还是容易吃多,还是容易重口。
4
吃饭唯一正确的习惯是,好好吃饭。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不做别的事情。细嚼慢咽,慢慢吃,给你的胃一点时间,给你的植物神经一点时间,好好感受一下饱腹感。吃的时候问问自己,现在几成饱了?科学研究表明,六七成饱,热量供给就够了。稍微有点饿,有点不满足,对健康最好。
把食物送进嘴巴里的时候,用你牙齿、舌头、口腔、喉咙,好好地感受。调用你的味觉细胞,好好感受食物里的酸、甜、苦、咸、鲜。它们已经摸鱼很久了,你作为老板,要好好让它们卷起来。
我因为是自己做饭,所以很多时候油盐调料会放的比较少。起初,我总觉得淡,没滋没味。慢慢地,我会仔细去品,就能品出清淡的风味来。一边品,还会一边琢磨:下次做这道菜,应该怎么调整,才更好吃。
5
很多人认为,吃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饿了,所以吃饭。聊事情,所以吃饭。聚会,所以吃饭。手段不重要,目的才重要。吃饭是手段,差不多就行。就像我们去上班,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都行,不挑。
我以前就认为,吃饭不讲究,甚至是一种美德。追求美食,老是说要吃点好的,多铺张浪费啊。吃饭不应该只是一种手段,吃饭还应该是目的。
小徒弟问禅师:师父,你得道之前都做些什么啊?
禅师回答:挑水,砍柴,做饭。
小徒弟又问:那得道之后呢?
禅师回答:还是挑水,砍柴,做饭。
小徒弟懵了,再问:做的事情都一样,那得道又有什么用啊?
禅师回答:得道之前,我挑水想着砍柴,砍柴想着做饭,做饭想着挑水。得道之后,我挑水就好好挑水,砍柴就好好砍柴,做饭就好好做饭。
吃饭,就应该好好吃饭。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顿饭,一天加起来的时间,快则30分钟,慢则1小时。粗略一算,人生当中,吃饭要占去百分之5。中国人均寿命80岁,4年的时间都要用来吃饭。不把吃饭当回事,那就是白白浪费了4年。人生,才有多少个4年啊?
吃饭如此,其他事情也一样。如果我们把大部分时间,大部分行为都当作手段,都觉得只要应付了事就行,那么人生本身也很难不是手段,很难成为目的。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就好像生下来,就为了走一个过场,草草落幕一样。没有人愿意这样。未来的生活,要怎么过?未来的人生,要如何寻找意义?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面对的命题。问题太大,不好回答。不妨让我们,就从好好吃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