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作专注度的七个建议

一、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认同接下来行动的价值。否则,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半途而废将难以避免。

我们为什么要提高工作专注度?首先,在专心的状态下工作,我们更容易投入,会觉得时间过得快,而不是在熬时间等下班。然后,集中注意力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把工作做得更好,避免日后要填自己挖的坑。最后,高效完成任务可以节省出时间作为我们的工作余闲,带来许多好处,例如可以帮助他人、接受更多的挑战、减轻工作焦虑以及充电精进。

许多人上班不主动不积极,仿佛认真帮公司做事没有必要,加班加点更是吃了大亏。只是为了薪水工作,成了他们口中自嘲的说法。

何至于此。

做工作得到的经验,是你自己的。给同事提供帮助,得到的收获和感谢,也是你自己的。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和提升技术水平,还是你自己得益。如果非得用金钱来衡量,你可以认为自己是为了日后在这家公司加薪而努力,或者是为了跳槽之后那份满意的offer做准备。

二、开个好头,早一点到公司

我们公司不用打卡,许多做开发的同事都是十点出头才到。在工位上坐下之后,一边打开电脑,一边慢悠悠吃早餐。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要处理,就再刷刷手机朋友圈,或者到洗手间解决起床时因为赶时间而耽误的排泄问题。等一切妥当,进入工作状态没多久,就又到午饭时间了。

不算不知道,这样一个上午的有效工作时间其实不足一个小时。任务堆到下午肯定完不成,尽管晚上加班的效率特别低,也只能加到八九点钟才走。下班的时候就想,明天早上要再晚点到公司,否则对不起自己加班到这么晚。

经过了一个晚上的休息,其实早上应该是一天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起来,反而用效率低得多的时间去补救,无疑是因小失大。

如果你想给一天的工作开个好头,我建议你提前一点到公司。以我为例,每天早上吃完早餐九点半到公司,一坐下就开始写代码。做开发任务的时候最怕被人打断,所幸从现在到十点半都不会有人给我发工作微信,因为同事们都在路上或者还没进入工作状态。高效地做了60到90分钟的开发工作之后,就可以慢下来做一些与第三方沟通和解决bug等经常切换的杂务性工作。在项目进度不紧张的情况下,我往往可以六点钟准时下班。

因为我想在到了公司之后就立马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必须在8点钟起床做运动、洗澡和吃早餐。运动和淋浴可以唤醒身体,为即将开始的一天提供更多的精力。许多人不吃早餐,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做法。这不仅影响早上的工作状态,还会让自己在中午摄入更多的油脂类食物。刚吃完早餐可能会觉得有点昏昏沉沉,这是因为胃开始工作导致大脑血液供给不足。因此,我一般选择在搭乘交通工具之前吃早餐,到公司之后就基本清醒了。

如果我们想给一天的工作开个好头,这样的准备功夫必不可少。

三、写任务列表,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我一般会在前一天晚上,或者是一到公司就写好任务列表,把今天一天要完成的工作都列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我不用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权衡下一项要做什么。如果不写任务列表,闲时尚可,一旦忙起来就很容易手忙脚乱。既急着做工作,又需要时间一次次地去想到底接下来哪一件事紧急程度或重要程度更高。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提到了宽框架和窄框架的概念。宽框架就是一次性把所有选择都列出来,然后开始衡量排序,基本上就做一次决定。如非必要,不做调整。窄框架则是走一步看一步,根据事态的变化一次又一次地做选择。对于一天的工作来说,明显是宽框架的做法更为明智。

在本子上列好任务列表之后,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我个人的偏好是在做完之后,在任务后面打钩。

如果想要大脑一直高效地为我们工作,必须给予它奖赏。完成任务之后做标记就是一种激励。我在做完一项任务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在本子上打钩。这样简单的动作会提供仪式感,让大脑接收到“又一个,干得不错”的信号。一天工作结束,看着每项任务后面都有代表完成的记号,心满意足的感觉会非常强烈。

有些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说自己总是辛苦工作,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觉得是在干杂活,没意思。我建议有这种烦恼的人应该尝试使用工作列表,这会提供回顾和调整的可能性。如果你一天到头任务没怎么完成,很难说服自己是在用心工作,而不是虚度光阴。反之,倘若任务列表满满当当而且都非常重要,你就无须太过苛求,责怪自己混日子。

四、减少查看通讯软件的次数

关于短时记忆、打断、切换的原理,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讲过多次,不再赘述。我们都不应该频繁让自己的注意力被打断,然后切换到另一件事上。查看通讯软件,可能是这种情况的最大祸因。

但是又不能不看微信和邮件,如何是好呢?我的建议是,划分优先级和定时批量处理。

最近我开始训练自己养成习惯,在工作时间里,微信不闪就不去打开。微信群基本上都处于免打扰状态,如果没有人at我,我就不会收到通知。在需要专注的时候,我不会主动打开微信看微信群的消息,因为我知道这些信息都是优先级不高的消息。只有那些专门给我发的消息,才算是优先级高的消息,我才会优先去处理。

每隔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我就会把工作群的未读消息快速浏览一遍。每一天结束之后,我才会打开企业邮箱,看有没有需要我处理的邮件。这样做,既减少了查看通讯软件的次数,也不会耽误工作沟通。

五、频繁地休息

科学研究表明,频繁地休息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有益健康。

成年人的注意力极限一般在90分钟左右,之后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而且久坐不动对身体的危害极大。我建议大家最好在每60分钟到90分钟之间休息一次,起身去上个洗手间或者是倒杯水,甚至是跟同事闲聊几句。虽然次数看起来比较频繁,但是其实每次休息只需要3到5分钟的时间。跟能够起到促进工作效率的作用相比,这么少的时间根本不值一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明确“休息”和“娱乐”的区别,要懂得把它们分开。用手机刷朋友圈不是休息,看几条抖音短视频也不是休息,打一把王者荣耀更不是休息。这些都是在娱乐,而娱乐是要消耗精力的,这对之后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之所以很多人会把娱乐当作休息,是因为他们在做完这些之后有一个心情的转换,从工作中短暂地跳脱了出来,所以才会有“已经休息好了,可以继续高效工作”的错觉。其实,他们的精力甚至还比不上之前。

六、练习正念

最近看的书多次提到“冥想”和“正念”,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已经被不同的作者安利过多次了。其实我们不必把它们跟宗教和灵修必然地联系在一起,正念可以当做是一种简单的恢复精力、调整情绪的有效方法。

正念,就是什么都不要想,放空自己。听起来简单,但是很难做到。我的做法是关注呼吸,盯着某一个地方看。尽可能慢地深呼吸。

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我就会走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带手机。先是舒展一下身体,然后开始练习正念。一般只需要5到10分钟,我就能把之前工作积累的负面情绪给赶出大脑,精力恢复到可以继续专注工作的程度。

学会正念之后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不会怕无聊。我在中午吃饭需要排队的时候,会练习正念,调整情绪。我在一时想不到接下来要干什么的时候,会练习正念,恢复精力。然而,我们往往更可能做的是拿出手机刷屏打发时间,结束之后只会感觉空虚和更加无聊。

众多科学研究表明,正念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还远远不止刚才提到的这些。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可以提升专注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我建议你一定要尝试练习正念。

七、把学习当成工作,把工作当成学习

阅读、写作和与人交流,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可以把它们当做长期工作去做,得到的进步和好处会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大得多。两种不同的态度,加上时间这一因素的催化,最后造成的差距将会巨大的。

工作可以看作一种学习和实践的综合行为。如果我们可以把工作视为学习的一部分,认为是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一个必要环节,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工作会变得没那么苦,而且还将越做越出色。

如果能做到把学习当成工作、把工作当成学习,提升专注度将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