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是这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在互联网公司。我们最早听说谷歌这些硅谷公司在用OKR,然后就是国内的百度、腾讯和字节跳动等等。我跟几个在公司里使用过OKR的同学聊过,反馈都比较平淡,说最后都是流于形式。
一个组织推广OKR难度会比较大,如果是一个人使用会怎么样呢?我自己尝试了这个工具,意外地收到很好的效果。
要么不做,要么就加倍做好
我在19年9月初给自己设定了一个OKR:目标是加大阅读量,关键结果是当月阅读时间超过100个小时。
作为对比,我在此之前一个月最高的阅读时间是80个小时,前一年平均每个月的阅读时间58小时。
开头非常顺利,我发现自己那几天每天阅读的时间都要高出原来一大截,所以我决定临时提高标准:从原来的100个小时提升到150个小时。
这个目标其实很难做到。阅读只能在下班时间进行,如果要在一个月里面阅读150个小时,那么平均一天要有5个小时,而且不能有一天休息。
结果呢,我做到了。这个月最后的阅读总时间是,164个小时。
在给自己制定了OKR之后,我感觉自己的阅读状态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下班之后很多时候难免会觉得有点累,换做以前可能看一个小时左右的书就歇息了,现在的话基本都能比较轻松地阅读一整个晚上。
以下就是最近12个月的阅读时间对比,后6个月跟前6个月大相径庭。
从原来平均每个月60个小时,到现在平均每个月接近200个小时。OKR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么就加倍做好。
谷歌的10倍计划
《这就是OKR》的作者约翰·杜尔(John Doerr)就是把OKR带到谷歌的那个人。在这本书里,有许多包括谷歌在内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利用OKR这一工具实现高速增长的记录。
作为这个星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他们在制定OKR的时候并不满足于加倍做好。10倍,是他们的标准水平。
2015年10月,时年43岁的桑达尔·皮查伊成为谷歌公司第三任首席执行官。在7年前的2008年,他领导的Chrome部门制定了一个目标:周活跃用户达到2000万。结果是,失败了。
2009年,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周活跃用户达到5000万。结果是,又失败了。
2010年,制定了一个比之前都要高的目标:周活跃用户达到1.11亿。结果是,终于成功了。
“现在,我们的Chrome仅在移动端就有超过1亿的周活跃用户。若不是因为制定了OKR,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OKR已经成为谷歌思考和解决各式各样问题的指导方法。”桑达尔·皮查伊说道。
什么样的工具才是好工具
对于OKR,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目标一定要有不确定性。我们要设定那些可能达到、但不一定能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不确定性能够让我们保持兴奋,动力十足地朝着目标努力。
第二,我们对自己的潜力很难有明确的认知。借助OKR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挖掘那些深藏的潜在发展空间。
第三,简单的工具才有可能是好工具,好工具必须有足够的扩展性。OKR这一工具非常简单,刚开始用一点都不复杂,容易上手。在使用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展这一个工具,添加和修改里面的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