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的第一步就是,不做月光族。
发了笔“横财”
去年年底我看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10只之前表现不错的基金。我从里面选了两只,各投了几千块钱。一开始一直亏,亏个一两百左右,跌幅百分比个位数。于是我就没管它,就这么放着。
直到今年下半年,行情才明显好转起来。我在七月份就一点点追加购买,最后投进去五位数。我觉得其中一只基金表现没有另一只好,就把收益比较低的那只全卖了,全部买进收益比较高的那一只。直到十一月份,收益最高的时候已经接近40个百分点。
事先声明,我对股市、股票和基金都是一窍不通,所有操作都是凭感觉。一般来说,基金要比股票风险要低,所以我才敢接触。
由于有了获利,我对股市的关注就多了起来。通过软件,我看了一下往年沪深股市和基金的走向,发现年底到年初的表现都不会太好。因此,我打算把基金一点点抛掉。
从11月13日开始,每个交易日我都抛出一部分,直到11月21日全部抛完。最终收益百分比是30%左右。
非常巧合的是,11月22日沪深两市大跌,其中上证指数跌幅2.29%。我在群里跟同学们开玩笑说,要是我把交易记录截图群发垃圾邮件,再瞎写几句所谓的股评,说不定还真能骗到几个人。我还厚颜无耻地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巴菲业”。
看完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不要来问我是哪只基金,或者问我什么时候行情会再次好转。我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大跌前空仓仅仅只是因为运气好。
为什么要理财
“理财能力的高低比工资的多少更决定你的贫富程度。”我是在看到这句话之后才开始理财的。
钱多有钱多的理法,钱少有钱少的理法。即便在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当中,已经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几种理财手段。有的人在毕业前后家里就给买了房付了首付,自己每个月只需要负责部分月供就可以了,至今收益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而且是在基数达到六位数的情况下。也有同学升职加薪速度非常快,已经靠自己的能力准备在广深购房。这一类同学,理财手段主要是购置房产。
有的人对股市比较了解,同时也对创业感兴趣,他们就会选择投资股票或者向一些项目投资。
有的人薪水不高,也没有资金支持,主要就是放余额宝、存定期或者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基金。我自己就属于这最后一类。
我开始有意识理财之后,明显感觉自己在花钱的时候没以前那么大手大脚,而且还会时不时地盘点一下这个月又可以存多少钱、总资产增长了百分之零点几,不像刚毕业的时候那样每个月都是月光。最起码的好处是,消费欲望有所节制,储蓄意识开始增强。
更进一步地,我开始对市场信息有所关注。最近沪深股市行情怎么样,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有多高,还有就是买黄金保值这类的说法是不是靠谱等等。
我在这里谈理财,纯粹是抛砖引玉,而且也仅仅只是站在我当前的收入水平谈自己的想法而已。如果有小伙伴对理财感兴趣、懂行的,可以在私底下跟我继续交流。
危机意识
几乎所有的IT从业人员,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处于时代风口的快感。
稍微了解一下当代史,就可以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并且这个奇迹还在继续。我们在享受经济红利。
打开电视,可以看到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用极大的力度在推动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总理大大说要创业创新和提速降费,主席大大说要建设一个网络强国。我们在享受政策红利。
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普及,滴滴和摩拜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迅速壮大。如果没有宽带光纤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行业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蓬勃繁盛。如果没有硬件生产水平的提升,就不可能形成如今人手一台甚至好几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电子设备。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
极少数的幸运儿,借着这一股东风鲤鱼跃龙门,成为了人上人。还有一些人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少许运气,从社会底层上升到了中产阶级。更多的人,即便没那么有能力,没那么勤奋,没那么有运气,也能拿到其他行业很难拿到的相对而言的高薪水。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风向说不定几年之后就会转向。想一想八十年代的国企工人,想一想千禧年的网络泡沫,再想一想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今天赚得这么多,不代表明天还能赚这么多,更不代表永远能赚这么多。
未雨绸缪,丰年余粮歉年吃,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