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16个月

1、上月总结

即便上个月已经预见到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目标也定得保守,但是到最后完成度还是很低。

工作目标没有达成。平均到岗时间是8点29分,不仅迟于原定目标的8点00分,还迟于上个月的8点15分。最晚的三天分别是10点15分、10点02分和9点51分;最早的三天分别是6点20分、7点17分和7点18分。

阅读目标没有达成。阅读总番茄数是124个,少于原定目标的145个。其中实际技术番茄数是20个,少于原定目标的55个。

写作目标没有达成。已经进行了2次头脑风暴,少于原定目标的8次。

连续两个月的目标完成度都惨不忍睹,表面上的原因可以找出一些:7月份身体不舒服;8月份不仅当了一次累到趴下的伴郎,还去上海玩了几天。

至于深层次的原因,从每天早上起床这件事上,我终于想明白为什么之前目标完成度那么高,最近的目标完成度会这么低。

2、起床的动力

从睁开眼睛醒来,到下床准备开始洗漱,这么一个起床的过程你要花多长的时间呢?

一般而言,如果花时间少,说明起床积极性高;如果总是拖拖拉拉、不情不愿,花的时间长,说明起床积极性就比较差。起床积极性越高的人,就越期待新的一天开始;起床积极性越差的人,就越抗拒,就越不想开始新的一天。

起床积极性跟睡眠时间的长短关系不大。我在晚上的睡眠时间一般在6个小时到7点小时之间,无论是在积极的月份,还是在相对消极的月份,波动都很小。积极性高的时候,晚上只睡4个多小时,一睁开眼睛就迫不及待蹦起来。积极性差的时候,哪怕睡够8、9个小时,还是想在床上再赖一会。

起床积极性跟是否计划好新的一天有关,跟是否期待这些计划有关。如果我前一天写好了任务分解,把第二天要敲的代码都事先想好,那么这一天的起床积极性就会特别高。因为我知道起床得越早,就有越多不被打扰的时间专心编程。

不仅如此,我还会期待自己能打破早到公司的记录,不断刷新更早的平均到岗时间。我们公司不用打卡,所以没有同事会知道我到底几点来上班,早到单位并不能带来实际的好处。但是我自己认同这件事,从心底里认为早一些到公司就是会对工作有帮助,所以就很自然而然地、主动地去做。

工作任务有变少的时候,再加上由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的时候早到公司就没有计划,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这样的时候一多,起床积极性就会慢慢地变差。即便仍然认同早点到公司是有好处的,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计划,也就渐渐地不会那么期待刷新记录了。

如果把自己比作一家创业公司,前一段时间的增长点是任务分解和提前上班,现在看来只靠这两个点已经不足以支撑下一轮的向上发展。此时需要做的是,寻找新的增长点。

3、寻找新的增长点

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

有健身锻炼习惯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刚开始练到某一块肌肉,练完之后会特别酸痛,然后连续几天感觉舒展和愉悦。但是,这样的享受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慢慢地也就会因为适应而没有特别的感觉了。此时,健身教练会建议你要么加大训练强度,要么选择锻炼其他部位的肌肉。

无论是中巨额彩票这样的狂喜,还是车祸残疾那样的不幸,一年半载之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都会回复到一个平稳的水平。因为这个特点,我们很难对完全相同的一件事保持长久的激情,必须发掘更深的内涵,或者尝试新的挑战。

任务分解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例如能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要做的事情,更周全地考虑细节,有效抗干扰等等。

提前上班这么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想法,不仅帮助我解决了经常被打扰导致编程效率低下的问题,还产生了强大的心理优势,大大提升了工作积极性。

掌握了新技能,习惯了新行为,也就让自己来到了一个比之前更高的台阶。慢慢地,你就会适应这样的高度,激情也会一点点褪去。这不是因为你变懒了,更不要因此觉得你就注定成为不了一个更优秀的人,而是因为这就是规律。只要你愿意继续尝试,迎接更多的挑战,总会找到进步的新方向。

这一次我找到的新方向就是,OKR。

4、什么是OKR?

1
2
3
4
目标:持续提升学习、工作强度
关键结果:
(1)当月番茄数达到200。
(2)平均到岗时间早于7点20分。

上面就是一个典型的OKR。

O,Object,也就是目标。KR,是Key Result的缩写,即关键结果。一个OKR由一个O和多个KR组成——O要体现出现实意义,要能带来收获;KR要可测量,一般而言就是带有数字,完成之后对O的达成有支撑作用。

OKR是一种目标管理工具,现下在互联网行业内非常流行,听说腾讯、百度和头条都准备或已经全员推行。除了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之外,我们个人也可以借助OKR,给自己带来成长的好处。

OKR要求公司和部门要聚焦目标,我们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更应该优先去做少数几件更重要的事情。

企业内要求制订OKR时不能太保守或者太激进,要“跳一跳,够得着”。我们自己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一标准,最好是50/50——有一半的可能性能达到,有一半的可能性达不到。

OKR不仅要求可测量,也就是要能直观地判断是否达成,还要在结束之后进行复盘。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设定目标时,尽量符合OKR的特点,并且在期限结束之后进行回顾,总结得失呢?

在初步接触之后,我发现写了将近的两年月报跟OKR之间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

在接下来的一到两年时间,我计划花相当的时间在学习OKR、实践OKR上面,相信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5、9月OKR

OKR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一般而言是O基本不变,KR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下是我给自己定的这个月的OKR,激进程度不高,可以说是“踮踮脚,够得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目标1:持续提升学习、工作强度
关键结果:
(1)当月番茄数达到200。
(2)平均到岗时间早于7点20分。

目标2:学习OKR知识,形成概念
关键结果:
(1)投入至少10小时的学习时间。
(2)写一篇学习感想。

目标3:提升身体素质,维持良好精神状态
关键结果:
(1)跑步30公里以上。
(2)冥想10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