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转缓,人们仿佛也习惯了每天戴口罩上下班。就像《经济学人》里的一篇文章标题说的那样:复工,但是没有复常。
今天的月报首先会复盘上个月的目标完成情况,然后谈谈我最近写作思路的重要转变,还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路线规划,最后就是这个月的OKR。
上月复盘
阅读目标完成得非常出色。在此之前最多的一次是439个番茄。这次476个番茄,超出了37个,增长百分之8。
锻炼意识薄弱。最近体重涨了2公斤左右,值得警惕。毕竟,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探索目标达成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之前的想象。对未来的思考有了一些非常非常重要的成果,这些成果将会在接下来的月报里面陆续跟大家分享。
面向读者写作
《今年我二十八》里写道:“在此之前我都是为了自己而写作,自娱自乐。未来一年,我可能会尝试开始为了读者而写作。”
最近在三个地方找到了平衡,开始摸索面向读者写作。
第一,完整度和篇幅的平衡。手机上阅读长文章,体验非常不好。所以我开始尝试把一个大的主题拆分成好几个小的主题,一个小主题一篇文章。小文章既可以独立成篇,组合起来读也有一定的完整度。
第二,信息量与可读性的平衡。我告诉自己,如果真的弄懂了,完全可以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信息密度适中的话,可读性是可以照顾到的。
第三,作者品味与读者偏好的平衡。我开始学习站在读者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偏向于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文章对他们有启发有作用。与此同时,这些文章是我愿意写的,是我能写好的。
未来写作思路
我在未来的写作思路可以分为6个阶段:
1、每周推荐一本书
推荐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它变化不快,而且可以从众多的角度里挑选要写的内容。我喜欢看书,做这件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好书有很多,不用担心有一天会写不出来。
2、解读优秀的杂志文章和博客文章
在做好第1点的基础上,我会大量阅读国外著名杂志和博客的文章,从中挑选出值得关注的,跟读者分享其中的内容和我的解读。相比推荐书,解读文章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打算在做好一定准备之后再开始写。
3、细读经典文学作品
在做好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我会尝试通过细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跟其他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写成文章。要想写好,必须要对作品非常熟悉才行,需要大量时间去准备。当然了,我选取的都是受大众欢迎的作品,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4、在线调查报告
如果前面的尝试都顺利,我就会开始针对一些主题进行调查,写成报告。最近对疫情的事情一言不发,是因为我还不具备通过网络搜索到足够多可靠信息并且汇总形成观点的能力。
5、实地调研报告
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信息是隔了一层的,如果有需要,我会亲身到某个地方,进行调研或者是体验体察。结合看到的和体验到的,才能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文章。
6、形成方法论
在前面的尝试过程中,我会试着从实践里面总结出一套处理信息的方法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认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焦虑,信息过滤器失效是最根本的原因。
我想做好一个优秀的信息筛选渠道,并且把如何做信息过滤的方法总结出来,形成简明可行的行为框架。
本月OKR
这个月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重点是继续保持且稳定增长。阅读目标已经非常高了,继续维持就好。英语阅读的比重继续提升。健康目标一度打算先取消一个月,后来想想还是不行。再次降低标准,这一次必须完成。探索目标的三个关键结果,其实都是围绕着写作这个中心。
目标1:持续提升学习、工作强度,聚焦阅读
(1)阅读番茄达到450个,其中英文阅读番茄要达到100个以上
(2)快速阅读新书30本以上
(3)专注大番茄(50分钟)80个,专注小番茄(25分钟)100个
目标2: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状态
(1)16分钟冥想5次,8分钟冥想10次
(2)静蹲(单次)15次
目标3:主动尝试,探索生活、工作新领域
(1)跟5个人聊聊今年的目标
(2)发布9篇文章
(3)做1次推荐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