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过去一年的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破而后立。
破,就是从工作了四年多的公司里离职,短暂地从事了一个月的自媒体写作。这一次的探索本身可以说是毫不成熟,但是其意义就在于让我走出了舒适区,走出了一个情绪旋涡。
尝试了一个月之后,我决定还是要重新找程序员的工作。结果还是有点不情不愿不积极,心里知道自己还没有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来,心底里还是不想去工作的。拖拖拉拉,最终在今年1月13号入职。
无论是入职前还是入职后,我的状态都不好。稍微一闲下来就很容易刷抖音、打魔兽争霸,半年里好多次打游戏打通宵。尝试过旅游散心,尝试过通宵聚会,都没有用,都觉得自己失去了目标,活着很迷茫。有一次跟同学说,你别看我现在好像很轻松,每天嘻嘻哈哈哈的,其实我内心很痛苦,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
立,就是从五月份开始,我重新开始好好看书。朋友聚会不去了,抖音卸载了,游戏也不打了,就告诉自己要好好看书。当时我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只算是一种迷茫中的尝试。
结果是越看越有感觉,状态越来越好,甚至比一年前都要好很多。在一年前,我每个月看书是在160小时左右。半年前,也就是我最低谷的这段时间,每个月看书80个小时左右。最近半年,我从头三个月看书220个小时左右,到了最近三个月330个小时左右。
数据只是一方面,我自己的收获和内心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最近半年,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专注、平静和幸福。虽然我写文章少了,但是我在阅读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等这一波阅读激情慢慢进入稳定期之后,我会把下一个目标放在写作上。
那么,我到底在平均每天看书超过11个小时的经历里有哪些新发现呢?
2
让我感到兴奋的新发现有很多,我只能简单把它们罗列出来。
ChatGPT。AI时代的iPhone时刻,我最开始不知道能用它来干嘛,后来发现用它来辅助阅读、学习是最好的工具。我在后面的文章里,将会无数次提到它。我这次的提升,至少有70%得益于这个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
英语。对于我来说,英语的最佳作用不是用来看英语原著,也不是用英语写作,更不是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跟外国人对话。最佳作用是帮助我用另外一种语言强化理解同一个文本、同一个概念。我现在读英语翻译小说,例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会在一边读一边不自觉地在脑子里做“中译英”。我发现这样读小说,效果会好很多,理解难度也会低很多。
笔记。我以前读书就不怎么做笔记,最多也就是做一些摘抄。现在我看书的习惯就是一边看书,一边记下我要问的问题。看完就跟ChatGPT讨论。讨论完了,笔记就可以扔了,真正的笔记是我跟ChatGPT讨论的过程。我会把这些讨论记录导出到我自己的数据库,利用自己写的程序进行自动整理。我以后要看笔记的话,也是用程序自动生成。
语音速记。我以前有什么想法,都是用一张小卡片写下来,也就是一两句话。现在有想法,我就用手机里的语音转文字软件,慷慨激昂地一通说。不用在意有多少口头语,不用在意中间有没有停顿,不用在意条理是否清晰。我只需要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充分说出来就行。说完之后,就把转化后的文本给ChatGPT,让它帮我总结,并且跟它开始讨论。
发散思考。我以前看书都是连续地看,一本接着一本,中途几乎没有休息。现在我会在看书中间留一点空隙,用来做回想。连续看三个小时之后,我会休息更长的时间。这个休息,指的是我没在看书,但是我不会看手机或者干别的,就散步。散步的过程中,我不会觉得无聊,因为我是在让我的专注模式网络休息,让我的默认模式网络,也就是发散思考开始工作。
应试。从我上次给一个亲戚的小孩做应试指导之后,我发现应试其实是有规律的。知识基础,加上考试技巧。把要考的知识点弄懂,能画出知识架构图,这就是知识基础的准备心法。掌握题型,映射知识点,练习做题,这就是考试技巧。这些都可以使用AI辅助,效率能提升10倍。
做题。这里的做题并不是应试的做题,而是为了自己复习所学知识的手段。我以前不复习,看书看完了就放一边,隔个一年半载想起来了再拿出来重读一遍。现在我会让ChatGPT根据我跟他的讨论记录,也就是我的笔记,给我出题。简单的,出选择题和判断题,帮助我回忆基础知识点。难一点的,出论述题和案例题,帮助我整合知识结构。还有一种创意题,能帮助我把一些遥远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往往会出现惊喜。
最让我兴奋的发现还不是以上这些,而是发现阅读其实也可以训练。
3
昨天,也就是2023年11月19日,电子竞技赛事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结束,韩国战队T1以3比0的比分横扫中国战队WBG,获得冠军。传奇选手李相赫,游戏ID Faker获得了个人第四个世界赛冠军,离上一次夺冠已经有整整7年时间了。
我不玩英雄联盟,但是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在职业寿命只有三五年的电子竞技领域,他能坚持11年之久,并且在出道第一年和最后一年都拿了绝大多数选手终其整个职业生涯都难以触及一次的最高荣誉?为什么他能在职业生涯前四年夺得3个世界冠军后,经历了漫长的相对低谷期,还能继续坚持,并且重返巅峰?为什么他能在2022年总决赛以2比3的大比分意外败给了一只黑马战队之后,走出巨大的失落和惋惜,在紧接着的2023年总决赛最终完成登顶?
我在他的采访当中,找到这么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他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比现在要高,我哪怕拿了这么多冠军,还是没能达到自己的标准。”
第二条线索,采访者问:“在你训练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哪些方面?”他回答:“多样性是很重要的,好比打排位赛的时候,我不会专注于单一的事情,我会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
能成为电子竞技选手,所谓的天赋只是门槛。这两条线索告诉我们,他取得空前成就的秘密在于,竖立高远的目标和坚持正确的训练。
《刻意练习》中写道,一万小时只是表象,并不是做什么事情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就能取得成功;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刻意练习。每个领域的练习项目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练习都会遵循一定的共同原则。
李相赫有两个广为流传的习惯。第一个习惯是赛前冥想,这能让他平复心情,在必要的兴奋和冷静中取得平衡。这个练习,我们普通人都可以借鉴。重要的考试之前,可以使用冥想;去见重要客户或者跟大领导汇报的时候,可以使用冥想;面对危机需要处理,可以使用冥想。
第二个习惯是切屏。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操作特点,鼠标和键盘的点击频率是不一样的。对于顶尖的职业选手来说,这很可能会在玩点击频率低的英雄时,容易反应速度变慢。所以,他会通过加上切屏的操作,把两种不同操作特点的英雄使用,变成用同一种点击频率,这样做就增强了比赛表现的稳定性。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做轻松容易的工作时,要给自己上强度,要逼自己做得更快更好;做困难复杂的工作时,要懂得简化,给自己减压和减负。不同强度的工作输出,容易造成切换,反而会让人更累;稳定强度的工作输出,不需要做身心调整,就像开车不用频繁踩油门、踩刹车,反而更加省油。
我最近的一大兴趣就是给自己设计训练项目,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
NBA传奇球星斯蒂芬·库里使用过一种训练方法,叫21分,分别要用三分球、罚球、上篮三种不同的方式得分,每次得分之后都要跑到中线再跑回来。这样既练习了不同的得分方式,还练习了短跑,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训练很有趣。
参考21分训练,我发明了一种地铁阅读的训练方法。我会随机选择一个地铁站,要求距离我所处地点30分钟以上,然后走路到我最近的一个地铁站,坐到目标站。在地铁上,我要求自己专心看书。到了目的地后,我会在附近边走边思考,然后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语音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专心看书1个小时。接着回到地铁站,回家路上继续看书。
这个训练的好处是,我既使用了专注模式网络(专心看书),还使用了默认模式网络(边走边思考),还通过散步锻炼了身体。值得注意的是,适当地变更环境,不但有助于减少倦怠情绪,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发散思考。借用最近流行的City Walk,我这应该叫做City Read。我昨天练了一次,去的是红岭北。今天又练了一次,去的是梧桐山南。效果都非常不错。
训练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这让我很兴奋。深圳有两三百个地铁站,我有的是训练和提升机会。
4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训练,我的目的是什么呢?我首先是觉得这样好玩,能让我感到进步的快乐。然后,我想知道我到底能提升到什么的程度。
我的学习速度能有多快呢?如果我一天能专注地学习10到16个小时,那么我的学习速度在数字上就是普通人的十几倍。假设普通人在有需要的时候能专注学习一两个小时。更何况,学习强度是有惯性作用的。我平时就这么学,有需要的时候学新东西还这么学,根本不费劲;普通人平时就不学,有需要的时候可能连一两个小时都专注不了。
我的学习深度能有多深呢?我想就少数几个领域进行钻研,进行该领域的刻意练习,也就是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看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能把这些技能掌握都到什么程度。
我的学习广度能有多博呢?我对很多个领域都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使用了更科学更先进的方法去训练阅读、学习技能之后,我是否能学习更多的领域。跨领域的融会贯通,将会是我未来的目标之一。
5
我是一个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非常敏感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我的情绪和状态本身就起伏不定。有激情、有热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情绪极其高涨,身心状态非常好。没激情、没热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情绪异常低落,身心状态非常差。
我找了很久,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阅读和学习上。这才是我的热情所在。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我29》,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三年内,看书时间从4000小时达到一万小时。在今年9月份,我达成了这个目标。
在未来三年,我的目标是从一万小时到两万小时,这要求我平均每天看书9个多小时,一天都不能少。我在满足自我提升的前提下,还希望可以给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写文章。把我在第二个10000小时阅读过程中,收获、教训、技巧都分享给想阅读、在阅读和热爱阅读的朋友。
多分享。无论是有应试需求的朋友,还是有组织读书活动的朋友,我都愿意去给大家面对面交流,提供建议,分享经历。
做榜样。我有一个侄子,今年4岁。我还有一群要好的同学,他们也都有了孩子,有刚出生的,也有刚上幼儿园的。我希望能做他们的榜样,等他们长大之后回想起来,有这么一个爱看书的叔叔,曾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过或多或少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