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畏果
佛家常云因果报应,其中有一句想必大家不会陌生,那就是——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凡夫,指的是人世间的普通人,例如你我。菩萨,说的是那些看透人间繁杂,认识自我,得到大智慧的贤者。
这句佛语的解释是,凡夫俗子只担心做一件事的后果是不是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而菩萨则担心自己的每一次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做过一件事之后对自己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两种思考模式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智者相信脑海中每一个反复出现的想法,现实中每做任何一件事,都会从认知结构和社会关系这两个方面对我们造成影响。
人人都需要理由
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不那么符合现有认知结构的事时,几乎总是会以最快的速度对其进行合理化,改变我们的认知结构以迎合我们所做的事。这是漫长进化历史带来的基因沉淀,如果我们不能合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就会产生惶恐不安的情绪。
以生活中的例子举例,在坐公交的时候会给老人让座,这符合我们之中大多数人的认知。如果某一次或好几次你没有让座,哪怕没有旁人说你,你自己也会在心里给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
“都买了票,凭什么要我给他让座”、“我上班这么累,就算让座也是别人让啊”、“我还有很多个站才到,要让座也不是我让吧”——这种俗称“找借口”的行为,我将其称之为“向下的合理化”。
这样的事情做多几次之后,你就会越来越心安理得,因为你的认知结构已经相信“不让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体现崇尚自由主义的行为”。
相对应地,“向上的合理化”是对于所做的一些常人不会做但是具有积极意义可能性的行为进行解释。
学生时代常常有人会去做志愿者,例如三下乡、关怀社区孤寡老人、大型运动会赛事义工等等。没有薪水,需要抽出周末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去做一些可能很苦很累的活儿,甚至会被家人和同学不理解。
他们在想到要放弃的时候,心里必然会对这些志愿者行为进行一番解释,寻找积极的意义,帮助自己坚持下去。
无论是哪种“合理化”,都会对我们的认知结构和思想观念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认知结构和思想观念正是我们做出决策时最关键的主观因素。这一次没让座,下次不让座的可能性更大。坚持做完这次的志愿者工作,下一次有同样机会时就更有可能报名参加。
你选择的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总是喜欢跟我们类似的人待在一起,说着同一种语言,长着一身同样的肤色,更重要的是做同样的事。跟他们在一起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很小,我们会更放松,更有安全感。
流传说男人之间有三大“铁哥们”关系,同过窗,扛过枪,嫖过娼。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会形成一张无形的过滤网,为我们每个人筛选符合要求的人,跟他们建立社会关系。如果是一个学霸,你更有可能更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同学做朋友。如果是一个社交达人,那么你将会以更高的概率跟爱结交朋友的人来往。
进一步地,我们有意无意中选择的朋友会形成一个圈子,进一步反过来影响我们自身。
2015年写的一篇文章《我们是如何做选择的》中提到过,我们在做正确选择时需要消耗自控力,做更难而不是更容易的事,去上课而不是睡懒觉等等。
那些我们通常认为受自控力影响的行为,也会受社会控制力的影响。我们愿意相信,我们的决定不会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意志感到自豪。但从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医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来看,我们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甚至,我们认为他们想要我们做什么,这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我们不可能跟我们不认可的人做朋友,或者建立其他类似的社会关系。我们在解读他们的行为时,往往会“帮亲不帮理”,不由自主地、或多或少的对其行为进行合理化,即便是在跟他们做一样的事之前,也就已经开始改变我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思想观念。
我们甚至会主动互相影响对方,邀请别人来跟我们做一样的事,例如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分享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体验。有过嫖娼经历的人其中大多数第一次都是在(老司机)朋友的陪同下完成的,就像大多数人在第一次献血时都不是自己独自一个人一样。
社会关系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可能已经大到出乎我们意料的地步。
菩萨畏因
很喜欢一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的一生由这五个主要因素所决定和影响。
五个因素的前三位,风水我不信,建议大家都不要信。命,可以理解成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环境,我们的出身,家庭背景,爸妈遗传给我们的样貌和性格。运,则是运气,往大里说就是一个人的气运。
在命和运面前,几乎所有的主观意志和努力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两个因素一开始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也几近决定了一个人的轨迹和可能到达的最高点。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是,我们都没有办法摆脱命运的左右。
紧接着就是积阴德和读书。积阴德,可以理解成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正如前面所讲“做每一件事都会对我们的认知结构和社会关系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我们做下一件事”,一次或几次嫖娼即便不会被抓没有染病不被家人发现,也肯定会在你的认知结构里增加“用钱买就行了”这一错误的观念,以及让你认识一群嫖客“铁哥们”。
做志愿者虽然可能无助于名利,看似得不到一星半点的益处,可是你至少在你的心智里种下了“互助”、“无私”、“慷慨”的种子,还会让你建立当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长远来看却给你带来极大好处的社会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看,积阴德并非只是一些相信因果循环恶有恶报的怪力乱神,好人不一定长命百岁,坏人也并非一定没有好结果,但是所谓的善报和恶报都已经在他们为善和作恶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生了。这何止是什么现世报,简直就是“现时报”、“即时报”。
比起做事,读书次之,但读书的确是影响一个人认知结构最便捷的方法。读书不一定能帮你赚大钱,也不一定能帮你追到颜如玉,但对你的影响肯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要想了解一个人,日久见人心肯定是最靠谱的做法。可是只要短时间内了解他所看的书和交往的人,基本上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通过前者你能了解他的认知结构,后者你能知道他的社会关系,根据这两样东西基本就能看出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空的时候,我尽可能多看几眼书,多写几篇文章,少做一些无聊的事。因为这一年来这篇文章的核心观念都在影响我,告诉我每多做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不一定会立刻产生显著的效果,但肯定会在下一次促使我做更对的选择。
勿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人要有敬畏之心,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其后果,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放下患得患失的心,付出努力的同时就已经开始有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