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100小时:释放压力,自律专注与掌握新技能

1

我决定每完成50小时的冥想练习,就写一篇记录文章。

一是为了自己。好的习惯,要花心思认真培养。冥想是好的习惯,所以我要每隔一段时间,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总结收获,借此鼓励自己。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树立一座小里程碑,能让我们分泌一点多巴胺。多巴胺能刺激我们,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完成。每个月写一篇文章作为阅读总结,是我无意中发现的好方法。这次,我将这个好方法用在冥想这个新习惯上。

二是为了读这篇文章的你。你真的应该试试冥想。不用你花一分钱,也不用冒任何风险,只需要把每天刷手机的时间抽出来几分钟就可以。相信我,性价比非常高。

我最近完成的50小时冥想,是从2024年3月27日开始,到2024年5月2日结束,不到6周的时间。相比第一个50小时,从1月15日到3月27日,也就是差不多10周,用时大大缩短了。

也就是说,原计划在2026年3月27日达成的冥想1000小时目标,现在很可能会在2025年12月提前完成。

今天给大家具体介绍我最常练习的三种冥想。我是在什么场景下做的冥想,有哪些好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处。

2

我最常做的是放松冥想。

我一般会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以及晚上睡前,做放松冥想。为什么我会在这两种场景下做放松冥想呢?因为这两个时间节点是最需要释放压力,最需要放松的时候。

工作压力一变大,我就会在回家的地铁上看网络爽文、看b站视频,甚至去网吧连续打好几个小时的游戏。自从意识到压力导致想要娱乐,也是压力导致自控力下降之后,我就开始用放松冥想来主动释放压力。也就是说,我用放松冥想来替代娱乐,以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

有的时候加班到比较晚回家,身体明明已经很累了,我却会完全不想早点睡觉。我会完全失控地刷手机,刷到自己困得不行才肯睡觉。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报复性熬夜”的经历,尤其是加班之后和周五的晚上。同样的原理,压力有刺激我们寻找愉悦情绪的作用,还有削弱自控力的影响,所以我们忍不住地熬夜,即便熬夜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

压力让我们不想睡的第二个原因是,压力会让我们精神紧张,而放松恰好是睡眠的前提。想象一下远古人类,他们如果处在紧张的情绪下,往往是因为环境不安全,他们要保持警惕,不可能容易睡着。同样地,我也很容易想到用放松冥想来帮助我主动释放压力,解除这种紧张状态。

自从坚持在每天下班回家的地铁上做一次放松冥想之后,我几乎没有再看过网络爽文,再也没有在手机上下载B站的APP,更没有再去网吧打游戏发泄。

自从坚持在每天睡前做一次放松冥想之后,我几乎没有再在12点之后还醒着。睡眠质量好了很多,白天的精神也有在变好。

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我对压力的觉察变得敏感。现在,如果呼吸突然变得急促,我能很快意识到自己受到了压力,开始紧张。如果条件允许,或者是在工作时去倒杯水短暂休息的时候,我会慢慢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尽可能让自己的呼吸没那么急促。

放松冥想的效果这么好,但它却是我今天推荐的三种冥想里最简单的一种。放松冥想有多简单呢?只需要把你的呼吸「变深变慢」,就这么简单。

我前几年一直都有在尝试冥想,次数多到数不清。之所以我次次都没能入门,就是因为我选的是比较难的正念冥想。相比之下,放松冥想要简单得多,对环境的要求也低得多。脑子里胡思乱想没关系,周围的环境乱哄哄也没关系,你只需要闭上眼睛,用腹部深深地吸气,然后慢慢地把呼气。就这样,非常简单。

我就是练习了放松冥想,并且从中得到有效快速释放压力的好处之后,就喜欢上了冥想。也就是说,从此入了冥想的第一道门。

为什么我会从正念冥想转向放松冥想呢?是因为我听了一门关于家庭健康的付费课程,里面提到了深慢呼吸的各种好处。我就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把深慢呼吸和冥想结合在一起呢?一试之下,效果果然奇佳。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个新的发现,以前肯定有人实践过。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敲门砖。

是压力导致呼吸急促,还是呼吸急促导致压力呢?可能这是一个互相增强的关系。也就是说,压力变大会让我们的呼吸变得急促,与此同时急促的呼吸也会让压力变大。把呼吸变深变慢,就可以有效释放压力,让压力系统占用的身体能量资源释放出来,用于身体其他机能,例如自控系统和免疫系统。身体和大脑是互相影响的?这里面的底层机制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让我非常感兴趣,将会是我下一阶段研究学习的重点。

总的来说,学会有效释放压力,不仅能让你变得更自律,还能让你变得更健康。我推荐给你的最有效、最简单的释放压力的方法就是放松冥想。花几分钟时间,闭上眼睛,深吸气,慢呼气。就这么简单。

3

自从通过放松冥想入门之后,我很快也就学会了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难度不小。什么都不要想,就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如果你发现自己走神了,不要责备自己,只需要轻轻地把注意力放回来,重新放到你的呼吸上就可以。

我在前面几年练习的都是正念冥想。虽然每次都能坚持完成冥想,从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但是效果很差,一点收获感都没有。

转折点发生在通过放松冥想入门后,我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了解到正念冥想的关键重点并不在于「不走神」,而是在于「注意到自己走神,然后无责备地把注意力拉回来」。

以前之所以觉得效果差,觉得没有收获,就是因为自己老走神。一开始把注意力方在呼吸上,没几秒钟就开始走神,走神了好久才察觉到,才把注意力拉回来。练习的次数不少了,走神的次数却一直没减少。我在心底里就会觉得冥想没什么用,自然而然就会放弃。

现在就不同了,我意识到正念冥想要练习的并不是「不走神」,而是练习「察觉到自己走神」,然后就是「无责备地把注意力拉回来」。接下来,我将分为前后两部分来说明。

先说「察觉到自己走神」。走神这件事是很正常的,我们人类天生就更倾向于走神,注意到外界环境的变化。这是演化的结果。我们能做的是,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注意力焦点现在放在哪里,是不是自己原本想要放的地方。所谓的走神,不就是注意力焦点没放在该放的地方吗?

你想好好看书,注意力就该放在书上。走神了,就是注意力没放在书上,偏到手机上,偏到晚上吃什么上,偏到天涯海角去了。走神很常见,危害的大小在于走神的时间长短。如果我们一走神就是几分钟、十几分钟,那么我们的书就别看了,根本不可能看进去。但是如果只是走神几秒钟,就能迅速拉回来,危害就要小得多。

提到把注意力拉回来,我们正好接下去说要如何「无责备地把注意力拉回来」。把注意力拉回来,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要是「无责备地」的呢?这是因为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你很容易会觉得走神是错误的,是不能容忍的。你会在心里不自觉地批评自己,责备自己。且不说这样的责备理由不充分,这样的责备还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你的心思都放在无意义的自我责备和自我反思上了,哪还能全副心思好好看书呢?

自从知道正念冥想练习的重点是,「察觉走神,无责备地把注意力拉回来」之后,我就开始入了冥想的第二道门。

每次做正念冥想,我都会走神很多次。每次按部就班,先是开始察觉到自己走神了,然后告诉自己:“你走神了,不过不要责备自己,只需要把注意力拉回来就好。”

完成一次「走神-回神」循环之后,我还会告诉自己:“你真棒,又完成了一次练习。”

有了这样的自我鼓励之后,我渐渐有了进步感和收获感。现在我再做正念冥想练习,走神的次数在变少。我在看书和工作的时候,察觉到自己走神,然后迅速把注意力拉回到正事上的能力也在变强。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意识到「欲望是会消散的」。

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有的时候散步时间长了,就会口干舌燥。散完步路过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时,我的大脑就像在迪厅里一样,充满了“我要喝可乐,我要喝冰可乐!我不要喝水,我就要喝冰可乐!”的高分贝尖叫。

换作以前,我会挣扎半天,最后胜败各半。有的时候自律的自己赢了,“喝可乐容易变胖,还是喝水吧”占了上风。有的时候放纵的自己赢了,“喝口可乐而已,满足一下自己,奖励一下自己怎么了”的声音更大。

而现在,我只要跟自己说一句话就能解决了大脑里不同声音的争论:“你回到家喝一口矿泉水,只要一口。喝完之后,你还想喝可乐,你就可以出来买。”你猜怎么着?我会很快喝完一瓶矿泉水,然后那个在我脑子里满地打滚、吵着闹着要喝冰可乐的小孩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用同样的方法,在饿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我要吃猪脚饭,我不要吃沙拉,我不要吃三明治”这样的抗议声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你只要吃一口沙拉,吃一口三明治。吃完你还想吃猪脚饭,你就可以去吃。”

我会在想觉得无聊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我要打游戏,我要去网吧,我要找人玩,我不要看书”怒吼声的时候,对自己说:“你只要看书30分钟。看完还想出去,你就出去。”

我会在压力大到几乎崩溃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我要看爽文,我要看B站视频,我不要冥想”的时候,对自己说:“你只要冥想15分钟。冥想完,你想玩什么,你想看什么都可以。”

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每次的效果都奇佳,都会给我非常惊艳的冲击。这里的原理,很可能就是大脑的过度补偿效应。所谓的过度补偿,就拿食欲来说,我们的基因里写满了“饿了就要多吃,吃到撑才够”的设定,因为我们人类能随时吃饱的日子时间太短了。

短到什么程度呢?对于大多数人类来说,随时能吃饱也就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情,而人类的历史是五百万到七百万年。如果把人类的历史比作一天24小时,那么我们进入食物充足的时间还不到2秒钟。演化机制,根本来不及修改「吃到撑才够」的基因设定。

年轻的男性看见年轻的女性就想搭讪,有人会说是好色,我更愿意理解成基因传续的过度反应。看见豪宅、豪车就心生羡慕和嫉妒,有人会说是攀比、虚荣,我更愿意理解成物质匮乏的过度补偿,或者是地位危机的过度反应。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应对这些「过度补偿」、「过度反应」的欲望呢?我的建议是,注意到自己把注意力放在本不该放的地方,就是走神了。不要责备自己,把注意力拉回来,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就好。

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欲望都会自然而然消散的。把你的大脑想象成布满神经网络的系统。欲望升起就像一片神经元被点亮,如果你持续把注意力放在上面,无论是对抗还是顺从,都不可避免让这些神经元持续被点亮。持续被点亮的神经元网络,就会像是不断有燃料供应的火苗,慢慢变成大火。

但是,如果你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欲望上面,选择忽视它们,选择釜底抽薪,这些火苗就不会变成大火,而是会慢慢地熄灭,暗淡下去。

人有七情六欲,我们永远不必苛责自己。我们有我们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帮助那些好的欲望,例如学习上进,例如帮助他人,当这些欲望对应的神经网络暗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多一些放在它们上面,点亮这些神经元,帮助他们持续发光发热,驱使我们做更多有益的事。

我们有我们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忽略那些不好的欲望,例如暴饮暴食,例如损人利己。当这些欲望对应的神经网络被点亮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忽略它们,尽可能不把注意力放在它们上面,让它们渐渐暗淡下来,不让它们阻碍我们达成真正的目标。

人类大脑的注意力和神经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最近很火的AI领域里的注意力和卷积神经网络里得到怎样的启发?这是我接下来研究学习的一个方向。

4

第三种我想介绍给你的冥想是,模拟现实冥想。

我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每天早上起床,抗拒上班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甚至有点害怕上班。

我的应对是做几次模拟现实冥想。做完之后,让自己没那么抗拒上班,降低了对上班的恐惧感。也就是说,我习惯了在压力变大之后的职场。那么,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我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都会在地铁上做一次模拟现实冥想。模拟现实冥想,就是在脑子里想象,模拟现实当中会发生的事情。我想象自己走出地铁站,如何一步步走到公司。到了公司之后,我会先写下今天一天的日程安排,然后参加小组早会。早会结束,我会开始上午的工作。中午散步,吃午饭,午休。下午做工作,中途休息多少分钟,一直到下午六点。散步50分钟,上来吃个晚饭,加一会儿班,总结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

在冥想里,我会想象自己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在害怕什么。我想象自己要如何面对它们,如何寻求帮助,最终是如何解决的。最后告诉自己,我不必担心,我有足够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还有可以为我提供帮助的同事。

完成冥想之后,我对工作的抗拒感还有,工作给我的额外压力还在,不过都已经减弱了许多,在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为什么模拟现实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让恐惧感变弱,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和新事态呢?因为它使得我们的经验时间比现实时间多出来了一部分。任何的劝说和心理暗示都无法让我们更快适应新环境和新事态,但是时间可以。

我们的大脑并不会严格区分想象和现实。当我们想象某些经历,模拟现实中的具体事物时,注意力就会投放到一片特定的神经网络上,点亮特定的一条或者几条神经元线路。点亮的次数越多,就相当于经历的次数越多,就越能适应,就能熟练应对。

美国人迈克尔·菲尔普斯,曾经在2008年一届奥运会夺得了8枚金牌,是历史级的游泳运动员。他就熟练地使用了模拟现实冥想,帮助他在游泳池之外“练习游泳”,帮助他赢得一次又一次的比赛。

在菲尔普斯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游泳教练鲍勃·鲍曼在每次训练完,都让他回家看录像带——在入睡前看,在醒来时又看。其实这些录像带并不是真正的录像带,而是对于完美比赛的脑内想象。于是,每晚入睡前和每天早上醒来时,菲尔普斯都会想象自己跳进泳池后完美泳姿的慢动作。他会想象自己在水中划臂,触到池壁后,转身以及最后冲线。他会想象身后的水痕,嘴巴滑过水面后从嘴唇滴落的水珠,强到似乎要扯走他泳帽的水的力量。他就这样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看”完整个比赛,一遍遍地看最小的细节,直到他用心记住每一秒。

在训练中,当鲍曼让菲尔普斯以比赛的速度练习的时候,鲍曼会喊:“让自己和录像带里一样!”然后,菲尔普斯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逼自己前进。当他在水中穿行时,录像带就像慢放一样,他已在头脑里将这一切重复了成千上万遍,就像死记硬背,但这一做法有了效果。他游得越来越快,最后只要鲍曼在赛前喊一句“把录像带准备好”,他就会冷静下来,在比赛中取胜。

冬奥会金牌得主谷爱凌,2022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详细讲述了她是如何使用想象力做训练,在想象里练习那些高难度的极限动作的。

谷爱凌写道:“在尝试一个新技巧之前,我喉咙底部和膈肌顶部之间的胸口会升起一阵紧张。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我想象着在巨型起跳坡道中上升,伸展双腿以将腾空升力最大化。然后,我看到自己反向扭转上半身,做出我想要的翻转动作,产生力矩,直到我再让身体从另一个方向转回来。”

她继续写道:“现在,在我的脑海里,我已经飞了起来。我可以在看到起跳点的背面之后,立刻转体将视线投向头顶万里无云的天空。在我听来,风也是一种音乐,每次360度转体都为我的动作带来了音乐节拍。当我的双脚在中途落下,我将身体转入第二个空翻前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落地点。我想象着双腿不断摆动,身体回到面向前方的姿势,将重心放在靴子前头着地。转体四周。我面带微笑。然后睁开眼睛。”

我最近在打磨自己的固定日程,同样频繁使用模拟现实冥想。周末的每天早上,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次模拟现实冥想。在冥想里,我会想象我是如何洗漱、吃早餐、收拾东西出门的。我想象自己一步步走到咖啡馆,甚至会预设好在距离咖啡馆多远的地方给咖啡馆在线下单。我想象自己如何在咖啡馆里固定的位置坐下来,一边喝咖啡,一边写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我就是这么想象,一直在想象里模拟完今天一天的固定日程。

模拟现实冥想还有更多的使用场景可待开发。例如如何进行一些必不可少,但是有点困难、经常逃避的工作沟通?如何学会更好地跟有共同话题的人进行社交,而不是给自己打上社恐的刻板印象?

5

经过这段时间的冥想练习,我对自己的冲动、欲望、习惯和性格有了更深的了解。

冲动是稍纵即逝的。你只要冷静地观察它,理解它,它的声音很快就会变弱。只要再配合上一些技巧,很快就能让自己的大脑安静下来。

欲望是可以不被满足的,或者说欲望并不总是需要按照大脑的第一反应来满足。暴饮暴食的欲望,可能是演化进程的残留,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是我们的本性就要去满足它。饿了吃东西是正常的欲望,而吃撑吃胖吃到得脂肪肝和糖尿病则不是正常的欲望。

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改变习惯不是克制自己不做什么,而是给自己更多更好的选择,以改变习惯回路。我以前有压力一大,就玩手机和去网吧打游戏的习惯。现在我改变了这个习惯,变成压力一大,我就找机会做放松冥想。

性格是可以被微调的。我们的性格当中肯定有一些让我们不满意的部分,完全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做一些恰当的微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是完全可能的。我的性格内向,但是我可以通过有意训练,在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上跟别人交流,建立社交关系,达到在某些场景下的外向。

总的来说,冥想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从而有更多改变自己的可能性。我期待冥想给我带来更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