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真看完1000小时的书之后

1. 认真阅读1000小时

在过去的两年六个月里,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当中,很少想过这到底有没有用,甚至大部分时候并不觉得有益于普遍意义上的成功。

1.1 几个数字

从2016年9月1日凌晨0:36开始,直到2019年2月5日中午12:25结束,这段时间我认真地看完了1000小时的书。历时887天,平均到每一天的时间略多于1小时7分钟。

这1000个小时横跨4个自然年。2016年最后四个月,读了159.5小时;2017年全年,读了361小时。2018年全年读了444.5小时,比上一年增长了23.1%;2019年1月1日到2月5日,读了35个小时。

如果按照阅读内容分类,非计算机技术阅读占多数,有764.5小时;计算机技术阅读从去年三月份才有专门的统计,有235.5小时。

看书看得最勤快的三个月分别是18年4月(86小时)、18年9月(57小时)和17年11月(55.5小时)。18年4月之所以比其他月份多得多,是因为当时赋闲,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最松懈的三个月分别是18年5月(3小时)、18年2月(10小时)和17年4月(17.5小时)。创下历史最低记录3小时的那个月,是因为当时刚入职新公司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压力比较大,所以就没怎么看书。

通过这几个数字,简单介绍了1000个小时的分布情况。那么,这些数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1.2 如何定义“认真阅读”

长期订阅的小伙伴应该记得,我曾多次提及甚至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番茄工作法以及番茄土豆这款软件。由于每一次阅读都会使用APP记录,所以我能得到上面这些详尽的统计数字。

我所定义的“认真阅读”,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32分钟),只做一件事——阅读。

除了记录阅读数据之外,我还利用程序员的优势,将这些原始数据收集起来,生成阅读清单发布在我的个人网站上,并且每五个番茄就自动触发邮件提醒,给自己加油鼓劲。详细情况在《10000小时凡人定律》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到,不再赘叙。

为了让阅读这个行为更加有趣,就像电子游戏里面一样,最近我还给自己设定了一些挑战。

  • 番茄三连击(2018年12月09日达成)
  • 工作日番茄三连击(2018年12月17日星期一达成)
  • 单日番茄达到12个
  • 单日番茄三连击2次(2019年2月14日达成)
  • 单周周末番茄达到22个
  • 连续两个工作日完成番茄三连击
  • 单日番茄三连击3次
  • 单周番茄达到30个(2019年2月16日达成)

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两个关键词,“认真”和“1000小时”。那么在认真看完1000小时之后,我又得到了些什么?

2. 看书的实用价值

看书的好处或许人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两个,但是我认为只有真正投入到阅读当中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深切体会到。经历了1000小时的阅读旅程之后,我认为看书的实用价值至少包含三个:满足好奇心、解决生活的困惑和提升工作的技能。

2.1 满足好奇心

我对于阅读最早的记忆是来自上学之前,那时还不识字。邻居家有一本拳谱,有一天我把它偷回家看,就像武侠电视剧里面研究不传秘籍一样。后来还被我爸发现,只好撒谎说是我从外面地摊上买来的。

后来长大了,好奇心从连环画转移到少儿科普图书,再到各种各样的文学小说。现在连小说都不怎么看了,对历史、心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的兴趣要浓厚得多。

以历史为例,最开始感兴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培养历史观大局观,纯粹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想知道以前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我在看《人类简史》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种阅读上的享受,带不来多少实际的好处。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是探索的最初动机。

2.2 解决生活的困惑

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自己想尽办法解决也解决不了。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看一些书,或许这些都会迎刃而解。

我在开始参加工作之后,睡眠一直很成问题,现在想起来对职业生涯的前几年都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看了《睡眠革命》这本书之后,改变了我对睡眠的许多认知,从而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行动。这段时间,明显感觉睡眠质量提升了许多,白天工作的时候精神比之前充沛,脑子转得比之前快。

《拖延心理学》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心里有一套对做人做事的高标准,在现实世界中达不到的时候就会生气、懊恼,最后放弃。这本书告诉我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要允许自己犯错。我现在已经慢慢从固定心态转向成长心态,不再像以前那么纠结于自己一时的表现好坏。

以前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打折和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哪怕消费者明知道商家有可能提前加价再降价都还是趋之若鹜。《思考,快与慢》告诉我们,这就是锚定效应的强大力量。心理账户、禀赋效应以及峰终定律等等,都在向我们解释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但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到底为什么会发生。

2.3 提升工作的技能

信息科技行业,即我们常说的IT行业,知识更新特别快。程序员必须保持一定的学习速度,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淘汰。

阅读能指导工作。工作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一定都能靠自己解决。一些高质量的书往往会总结行业内普遍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我们不难找出一个已经得到验证的最佳解决方案。

阅读使工作变得有趣。每工作一段时间,我们总是会遇到瓶颈,进入到一个职业倦怠期,觉得做的事情重复性强特别无聊,得不到进步。这时候我们可以看看书,在里面寻找更高级的做事方法,并且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新的挑战。在完成之后,我们不仅有更多的成就感,还会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在提升。

阅读和工作能互相促进。光是阅读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在工作中实践,看回来的知识永远只是纸上谈兵。阅读能让工作变得有趣,工作则会使阅读更加有意义和动力。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会迫不及待地在工作中验证和实践。在工作中得到了进步,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继而会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这就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满足好奇心、解决生活的困惑和提升工作的技能,除了这些明显的好处之外,阅读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呢?

3. 阅读的知识效应

经济学家泰勒·科文曾经说过,看书看得快的秘诀就是你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大概会讲些什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大量地看书,看得越多越好,开始得越早越好。

这就是阅读的知识效应。我们大脑里的知识神经元激活得越多,它们彼此可能产生的连接就越多,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呈指数级增长的。换个角度看,知识效应也可以理解成神经元的网络效应。

阅读的知识效应至少能在三个不同的层次发挥作用,分别是专业领域、思维逻辑和文字表达。

3.1 专业领域的知识效应

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之内,如果你看的书越多,那么再看一本新的专业书就会比其他人看得越快。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职业是一名程序员。从去年开始看了200多个小时的技术书之后,我明显感到现在看本专业的书要轻松多了。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已经看过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这本书,并且对里面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那么从零开始看一本介绍爬虫相关的书,起码要轻松一半以上。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任何知识都不是空中楼阁,它们都是有基础的。你之前的阅读积累越多,基础就会越牢固,要想往上继续搭建知识建筑就会容易得多。

业余时间里,我对心理、人类行为这一领域的学科非常感兴趣,读过的科普书籍不下二十本。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在读过《影响力》、《意志力》和《思考,快与慢》这三本书后,因为有很多书都会引用里面的实验和原理。

现在,这一领域的书我基本上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完,因为只需要关注那些作者原创的思想和内容就可以了。

3.2 思维逻辑的知识效应

一本好书光是有观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严密的推理和完整的证据。如何把观点和推论联系起来,就是一个解读“思维逻辑”的过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做实验有一个通用法则,叫做随机抽样双盲对照法则。如果书里描述了一个实验,我们就要看看这个实验是否符合这个通用法则。如果不符合,我们就应该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什么样的实验才算是符合随机抽样双盲对照法则?为什么做实验要符合这个法则?这些都属于思维逻辑的范畴。

如果看的书足够多,在思维逻辑上积累足够深,那么我们就能轻易地判断出一本书里的论点是否得到充分地论证,以及读懂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论证。

3.3 表达文字的知识效应

看书看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关注一本书的表达文字,其中大有规律可循。

例如每一章的一开头,必然是这一章的总论点。接下来每一小节,都会为这一个总论点展开论述。这一章的结尾,一定会是总结,有的时候还会有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一本好书,有的时候连句式、用词都会让拍手称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以及《浪潮之巅》作者吴军的著作。

如果看的书足够多,在表达文字上积累足够深,那么我们在读得比较艰难的时候就能很容易判断一本书到底是内容高深难懂还是因为作者文字水平不过关。在看好书的时候,就能读了前面就知道接下来会写些什么,能做到有心理准备。如此这般,才能越读越快。

相对于前一个章节提及阅读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一章节谈论的是阅读本身能提升我们阅读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无疑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组成部分。

4. 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下一个挑战是从现在开始到11月之前再完成500个小时的阅读。8个月半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个目标,平均每个月要阅读接近59个小时,这在过去将近30个月里面仅仅只有一个月达到过。

为什么是500个小时呢?因为18年的阅读时间比17年增加了23.1%,如果今年要维持差不多的增长,那么大概就要多读500个小时。结束日期之所以设在11月,是因为想要在28岁生日之前完成这个挑战。

对于500小时的阅读时间,有一个大致的分配比例。信息技术IT方面的阅读,要占到百分之四十五,即225小时。学习方法、逻辑思维相关的阅读,占百分之三十,即150小时。其他方面的阅读,包括感兴趣的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等学科,占百分之二十五,即125小时。

这个挑战难度不小,如果要完成就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规律作息、注意饮食和坚持锻炼,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在工作之余继续阅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改掉许多耗散注意力的坏习惯,这样才能空出更多有质量的时间。还要懂得拒绝部分社交邀请,适当给自己留出更多的独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