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长思维是个好东西。
有成长思维的人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失败之后更容易爬起来,更相信才能是可以提高的。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成长思维呢?如果想认识一样事物,我们不妨从它的反面开始看起。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做会助长固定思维。
二、
夸一个人聪明,就会助长他的固定思维。
科学家做过实验,发现孩子们在被夸聪明之后,往往会更热衷于去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以取得更高的分数。拿到高分,他们觉得就证明了“自己是聪明的”这件事。如果某一次分数低了怎么办?我们的直觉会说,那他们会努力学习啊,争取下一次把分数拉上去。实验证明,他们不会努力学习。他们会认为真正聪明的人不可能会考低分,所以自己不是聪明的人。不聪明的人是不可能变得聪明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努力没有用。
有一些学生拒绝努力,是因为他们觉得努力不一定能进步。如果努力之后没进步,那就更彻底证明自己是不聪明的人了。他们害怕面对这样的“现实”,所以拒绝学习。只要不尝试,就不会失败。
研究发现,固定思维的人更容易在考试中作弊,更容易在工作中弄虚作假。他们让别人觉得自己聪明,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这个形象,哪怕这个形象并不是真实的。
三、
夸一个人努力,就会培养他的成长思维。
在同一个实验当中,被夸努力的孩子,更愿意挑战更难题目,并且在做难题时会投入更长的时间。他们更容易相信“努力是有用的”,一个人的才能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努力就可以提升。
同样是考了低分,被夸努力的孩子会更容易从沮丧中恢复过来。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努力程度还不够,或者说量变的积累程度还不足以引发质变。对于这些人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四、
帮助孩子培养成长思维时,不仅要在合适的时机夸他,还要强调方法的重要性。
要在孩子真正付出努力的时候才夸他努力。如果他无论做什么,甚至在偷懒打游戏的时候,我们还夸他努力,那就没有作用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夸奖,是溺爱。
如果只强调努力,不强调方法,也是不对的。孩子们可能会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却只是在低效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知识都没进脑子。家长们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们,真正的努力不只是表现上的勤奋,内里还要有正确方法的支撑。
一个很简单的公式:进步 = 努力 x 方法。
因此,我们要在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时候夸奖他们,在孩子们因为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表扬他们,在孩子们暂时没有取得进步的时候鼓励他们,提醒他们正确的方法同样重要。
五、
孩子们需要培养成长思维,我们这些大人也同样需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强调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成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成长思维能帮助我们面对它们。
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思维呢?首先,不要judge自己。在职场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而判定自己是否有才能。一旦做的不好,就容易放弃,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然后,问问自己还能在哪些方面努力。不要怀疑自己,尽管去做你认为对的事。量最终会导致质变。同时要对自己保持同情心,不要逼自己太狠。
最后,要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如果遇到瓶颈,我们就要开始思考新的方法。既要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天。
保持这样的自我觉察,坚持这样的自我对话,我们就能培养自己的成长思维。
六、
关于成长思维,我有以下三点思考:第一,少夸孩子聪明,多夸他努力。家长可以这么告诉孩子:“你在我眼里,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样他们既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也可以降低助长固定思维的风险。
第二,要夸到点子上。我们要多观察孩子们做事。他们面对挑战不放弃,我们要夸奖。他们坚持做一件很难的事,我们要夸奖。他们在还没有取得进步的时候继续努力,我们要夸奖。
第三,自我教育。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也是在学习如何教育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跟自己对话,避免只在“自我”这么一个单独的视角看待问题,进而故步自封。我们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远远还没有固定成型。
不要想着改变其他成年人。夸他们聪明,能让大家相处得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