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饭是我的心流宇宙里第一个角色,第一个超级英雄。
某天刷B站的时候,突然刷到一个视频,标题就很吸引我。叫懒人焖饭。既然是懒人菜,那应该很容易,不费事。直觉告诉我,这个可以先拿来练练手。碰巧的是,前一天我跟同学们聚餐吃火锅,剩了好一些新鲜配菜没有下锅,我就把他们给带回家放冰箱了。
于是乎,我这个做饭菜鸟的第一个新手任务就出现了。今天我要做的是:焖饭!
2
焖饭要怎么做呢?焖饭的做法其实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把原料切粒,铺在电饭锅里的一层米上面,加水加调料,开煮饭模式就可以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焖”:“将原料加工处理一下,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汤水和调料,盖紧锅盖烧开后,改用微火进行较长时间的加热。煮熟后在常温下继续焖放一定的时间,食材以及原料酥软入味的烹饪技法总称。”
我买的刀具非常好,质量非常棒,刀刃非常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在用水果刀给玉米棒脱粒的时候,就把手指给划破了。幸好家里备着防水的止血贴,贴上之后继续处理材料,轻伤不下火线。
其实像这样的新手错误我还犯过不少,就举一个买菜的例子好了。我很喜欢吃葱。有一次到小区门口的菜肉铺买菜,买单的时候老板告诉我这是韭菜。又有一次,我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韭菜,回家做完饭在吃的时候发现味道怎么不对,一点葱香味都没有。第二天再去买的时候,老板告诉我又买错了,我买的是蒜苗。
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食材给料理好了。有蟹棒,有肉丸子,有玉米,还有香菇,全部切粒平铺在生米上面。水加到刚漫过食材最上层,加上花生油、生抽、老抽,盖上盖子。开启煮饭模式一小时,开始焖饭!
3
一小时后,我打开电饭煲的盖子,一阵香气直接扑面而来。卖相很好,跟我在视频里看到的样子差不多。先拿饭勺把米饭和熟透了的食材拌匀,然后盛了满满一大碗。吃起来很不错,尤其是香菇的口感和味道都是我最喜欢的。唯一小小的缺点就是水可能加多了,米饭有点偏软。
我想了想,应该是食材的密度小,而且像玉米这种食材本身就带有水分,所以加水要比光煮米饭少一些。一开始我会觉得有点淡,可能是因为没放盐,而且酱油也没有加很多。但是吃了一两碗之后,就习惯了这个咸淡程度。
我们平时吃外面做的饭,习惯了重油重盐。油脂、盐分摄入量严重超标,对身体健康其实是有害的。
说回我做的焖饭。吃起来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新鲜。焖饭一做好,我就拿出来吃了,口感跟平时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用一句粤语来说就是:新鲜滚热辣。
不像在饭馆里,别人的饭可能是煮好了很久放着的,菜也可能是预制菜。外卖就更别提了,从做好到送到家里,起码要有一个小时左右。饭菜做好了,放的时间一长,味道就会变差。
4
有了上面这些亲测反馈,下次要如何改进呢?
第一,用刀要小心。我回想了一下划伤的过程,发现用刀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不仅效率低,还非常危险。这段时间,要好好找一些用刀的教学视频来看看才行。
第二,水要放少些。除了因为食材密度小,要少放一些水之外,如果其中一些食材本身就是饱含水分的,就要再放少一些水。水如果加多了,煮出来的饭就既不像饭又不像粥了,有点像小时候吃的糊糊,也就是小婴儿吃的辅食。
第三,尝试新食材。米,除了精米之外,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五谷杂粮呢?例如糙米、紫米之类的。这次用的是花生油,下次试试用猪油。小时候在家里,母亲做炒饭会用到南瓜,我特别喜欢吃。下次试着买个黄瓜回来做焖饭。
出去吃饭,味道不合自己口味,或者觉得厨师做的不好,我们也没办法。哪怕换一家餐馆,要想做一些精细的调整,也是很难的。别人给自己提供的,从来都只能是标准化产品。要想自定义,还是得自己动手才行。
5
为什么说焖饭应该是每一个做饭菜鸟的最佳新手任务呢?因为容易做,但是不简单。
容易做很好理解,主要的工作量就是洗菜和切菜,没什么难度,不容易做砸。新手任务嘛,一定要容易完成,足以建立信心。
不简单的意思是,焖饭可以有进阶版,食材的种类数量和不同搭配,有数不清的组合。哪怕日后你成了做饭高手,焖饭还是有可以发挥想象的地方。
做饭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们上班干活,分工特别细,你不容易看到最后的完成品到底是什么。哪怕看到了,你也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作品。做饭就不一样。从买米买菜,再到洗菜切菜,然后开始烹饪,到最后出锅摆盘,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这一桌的饭菜,就是你的作品。你不仅可以吃到自己亲手的饭菜,还可以跟亲友、家人分享。这样的成就感,是流水线式的工作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