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不用上班吗,怎么做到一个月看书200个小时?”
我在看书的时候也会想玩手机,看到晦涩的书也有看不下去的时候。因此,我每次只看半个小时的书。看完半个小时之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看半个小时。
一个月重复400次,就这么简单。
从0到200,需要整整1000天
我每次看书都会打开一个叫“番茄土豆”的软件,一个番茄钟(我的是32分钟)结束之后,它就会提醒我记录下刚才看的是什么书。从2016年9月开始,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过使用。根据数据,一共可以分为4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摸索期,2016年9月到2017年12月。数据记录比较不准确,记录的事项也不仅仅包括阅读一项。
第二个时期:短时长不稳定期,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数据记录开始变得准确,专门只记录阅读一项。可以从图表中看到,每个月的阅读时间不是很稳定,有的月份时长相对较长,有的月份时长非常短。
第三个时期:中等时长稳定期,2019年2月到2019年8月。每个月的阅读时间开始变得稳定,基本在70个小时左右小幅度波动。
第四个时期:长时长稳定期,2019年9月至今。每个月的阅读时间依然相对稳定,在200个小时左右小幅度波动。
从每个月看书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一个月看书200个小时,历时1000天左右。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我只是看书,每次只阅读半个小时,然后重复,重复,再重复。
什么是番茄工作法
有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非常苦恼自己效率低下,作业做不出来,学习学不进去。他对自己说:“你至少能学习个10分钟吧?”于是,他就找来一个厨房定时器,开始给自己计时。
由于这个定时器长得很像番茄,所以他把它叫做番茄钟。1992年,这个名叫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年轻人创立了番茄工作法。
为什么番茄钟可以帮助我们专心致志,提高效率呢?四个字,条件反射。
在《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中,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因为每晚临睡前都要刷牙,所以我现在挤牙膏的时候就已经困了。”
“同样,我也已经通过番茄工作法训练了大脑,一扭启番茄钟,就把注意力集中;一到番茄钟响铃,注意力就放松下来。就连咔嗒作响的声音现在也能加强我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条件反射。”作者继续写道。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每次点开计时器,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开始阅读。值得补充一点的就是,因为每次番茄钟结束之后都要记录看的是什么书,所以我就会把它当做是一种奖励,就像朋友圈打卡一样记录自己有多么努力。这在心理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你相信你自己能改变吗
关于番茄工作法,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要相信时间的力量。每个月看书时间从0到200个小时,我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感谢土豆番茄这样的工具,否则我不会记录下这些数据,并且看到这样的变化。
第二,好的工具总是简单的。番茄工作法的最基础版本就是这么简单:开始计时25分钟,然后在这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在你习惯之后,可以自定义番茄时钟的长度,增加任务列表,定期回顾等等。记住:好的工具 = 简单 x 可扩展。
第三,要学会无疑处生疑。我们已经习惯了多任务处理的方式:工作的时候频繁地查看微信,微信聊天的间隙刷刷抖音,刷抖音的同时跟朋友见面聊天。我们应该要开始怀疑这种容易分心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是否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每天抽出完整的一个25分钟开始,在这25分钟里只看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