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没有好转,但是感觉有好转。
浮躁的时候还是会有。加班加到很晚,就不想看书,就有冲动刷抖音,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周末觉得熬夜没关系,就真的熬夜到很晚,第二天一直到下午才缓得过劲来。突然想打游戏,一下子玩了两三个钟头。
即便如此,我已经习惯于这种不完美。我跟自己说,我是人,不是机器人,有状态起伏是很正常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好状态的占比高一点,让差状态的占比低一点。
首先要跟大家汇报上一周的实验数据。然后就是总结分析,分析状态没那么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还有提出新想法,这周除了要保证目标的完成,还要尝试用新的好习惯替代旧的坏习惯。最后,当然就是提出这周的新目标。
2
上周的实验数据同样不理想,同样差强人意。
第一个实验数据,深度工作25.5小时,比上周多2小时,但是低于原计划的37小时。
第二个实验数据,关机38小时,比上周还要少7.5小时,低于原计划的62小时。
第三个实验数据,冥想132分钟,比上周多12分钟,但是低于原计划的200分钟。
3
实验进行的情况没有明显好转,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够重视,二是手机上瘾比较严重。
先说说不够重视的问题。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于深度工作的新鲜感已经快速下降,比起之前没那么重视了。从表现上看,我开始没那么严格执行深度工作期间的要求;明明可以开始深度工作,却迟迟不开始;明明可以关掉手机,却迟迟没有关掉。
然后就是手机上瘾的问题。我们先来对“上瘾”做一个简单的概念明晰。所谓上瘾,就是明明已经认为做一件事不太好,却忍不住常常要去做,做完之后就后悔。我有一些同学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却忍不住常常抽烟,想戒又戒不掉。这就是上瘾。
我以前觉得自己没有手机上瘾的问题。等到自己开始少用手机,才知道原来自己上瘾问题相当严重。明明上个星期深度工作的时间要比上上个星期长(深度工作期间,手机必须关机),那为什么手机关机的总时间却下降了呢?
我明明已经知道手机使用过度不好,却忍不住常常要去碰。这就是上瘾。我对手机上瘾了。
4
针对已经出现的两个问题,我有以下两个应对方案。
把任务量分解到每一天,解决目标完不成的问题。一周如果要深度工作30小时以上,那么一个工作日起码要有3个小时,周末一天也要在7、8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看看深度工作的时间够不够,关机的时间够不够,冥想的时间够不够。不够的话,第二天除了要完成当天的任务量,还要补上之前一天的亏空。观察自己什么时候做上瘾的事,用新的行为去代替它们,解决手机上瘾等问题。
《习惯的力量》里写道,任何一个习惯都不可能直接戒掉。在引发这个习惯的诱因出现时,你要及时察觉,并且用一个新的行为去代替旧的行为,满足你的心理渴求。举个例子,有些人对喝酒上瘾,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面对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只要压力一出现,就开始喝酒。要想戒除酒瘾,光是克制自己不喝酒是不够的,因为压力还是会出现。
美国有匿名戒酒协会,他们的成员经常会有聚会,一起聊一聊彼此的生活和工作,彼此开导,彼此鼓励,帮助大家纾解心理压力。他们之所以戒酒成功,不是因为自制力够强大,而是原来用喝醉酒逃避的压力,通过伙伴之间的分享给分担了。
那么,我是在什么时候会想玩手机,玩手机能帮助我达到什么目的,我又可以通过什么其他的动作代替玩手机呢?同理,打游戏和暴饮暴食,也可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5
这周的实验数据会定得保守一些,要确保自己能完成。
1、深度工作30小时或以上。
2、关机60小时或以上。
3、冥想(不限时间段)200分钟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