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段视频能让高考多5分?越是差生越管用

美国人做了一个很神奇的视频。

这段视频分上下两部,各25分钟。刚开学的时候,他们让一群中学生看了上半部。20天之后,再看下半部。学期结束之后,实验组比控制组的GPA要高出1%。1%多不多呢?我查了2018年四川省理科高考分数统计,中位数是500分。如果让四川省的考生看这段视频,也有同样效果的话,看了的人要比没看的人凭空多出5分。高考一分值千金,更何况是5分。需要做的,只是看一段50分钟的视频。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思维模式”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智能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种: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前面提到的这个视频,就是介绍成长思维的。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本《终身成长》,是德韦克教授专门就这个主题写的书。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在英文是mindset,我们把mind和set拆开,就可以理解成是想法的设定。想法的设定这个词非常形象,也非常准确。我们大脑里的想法是通过神经元的连接所产生的。如果同一类的想法总是出现,那么某些神经通路就会多次被激活,形成固定的通路,就像我们看到的电力线路。这就成了想法的设定,即mindset,也就是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说某人有工程师思维,就是说这个人总是从工程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思维呢?因为他以前就经常这么思考。

思维模式,就是一种思考的惯性,把现实当中所收到的反馈,按照某一种固定的路线进行总结,得出最后的结论。例如公主病,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不妨称作“公主病思维”。男朋友没有秒回微信,他一定是不爱我了。我说想喝奶茶,他竟然没有立刻下楼给我买,他一定是不爱我了。我对他发了火,他没有马上哄我,他一定是不爱我了。

总结来说,“公主病思维”就是,如果男朋友不像是对待公主一样宠着自己,那就该分手了。

什么是固定思维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才能=智商=天生。顺风顺水的时候,有固定思维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超出常人,智商高。他们还会认为这些都是天生的,从卵子受精那一刻就决定了的,所以很有安全感和优越感。

这样的自信是脆弱的。只要一开始犯错或者没有在比赛中赢别人,他们就很容易崩溃。他们开始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行,智商平庸,而且这些永远无法改变。如果一个学生完全是固定思维,那么无论他一开始成绩有多好,感觉有多棒,只要有一次考不好,他就会陷入恐慌。他会怀疑自己的智商,认为自己根本就不适合上学。努力是没有用的,因为他认为智商是不可能改变的。他会厌学,会得过且过,成绩就会继续差下去,直到完全掉队。

成长思维也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才能=资质x努力。

有成长思维的人不会否认有一些人天生智商就是高,学习的效率就是远远超出常人。但是他们像相信每天太阳都会从东边升起一样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如果一个学生完全是成长思维,那么他考好考差都不会影响他的心态。对于他来说,考好了,哪怕说明他资质好,也是要继续努力的。考差了,就更应该通过奋斗来改变暂时的落后局面。

资质改变不了,那我就不管他。努力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那么我就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上面。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这是一种大智慧。

关于思维模式,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思维模式是一种简单的模型。极少人完全属于固定思维模式或成长思维模式。再相信智商决定一切的人,也不大可能全盘否定努力的重要性。再相信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也不会百分百否认天赋的重要性。

第二,思维模式是一种自证预言。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容易在挫折之后自暴自弃,表现越来越差之后就进一步证明他们认为“自己是废物”的假设。成长思维模式的人,总是会努力学习、认真表现,成绩进步之后就越发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第三,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文章一开头谈到的那个视频,就改变了某一些学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多一点从成长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提升了成绩。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讲成长思维的书,来减少自己脑子里固定思维的那部分呢?看这篇文章,都可能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