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月的目标完成了。原定目标是看书320个小时,实际上看了323个小时,超出目标3小时。考虑到二月份只有28天,我对自己的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
与此同时,我还做了50小时的冥想,平均每天1小时47分钟。这比年度日均目标90分钟要高。
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买的Apple Watch是如何帮助我增加冥想时间的。还有,我如何把正念行走和身体扫描结合在一起。最后再谈一谈冥想对阅读有哪些帮助。
2
我之前就一直有买苹果手表的想法,但是由于担心自己会买回来吃灰,所以一直没买。前段时间我得了流感,请了两天病假在家躺着。跟DeepSeek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心率变异度」这个指标。普通的手环手表都测不了,只有苹果手表能测,我就下单买了。
什么是「心率变异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心跳在一段时间内瞬时心率的波动幅度。一般情况下,心率变异度越高,说明你的健康程度越高。心率变异度越低,说明你的健康程度越低。
20岁到40岁,一般心率变异度要在40ms到60ms之间。我测了两周多一点的时间,平均在35ms左右,属于正常偏低。这说明我的健康程度有待提升,焦虑水平也有点偏高。
戴了苹果手表会让我更多地冥想。第一个原因是,系统只会每隔两个小时自动测一次心率变异度,此外还会在每一次我使用手表的「正念」功能的时候测量心率变异度。我每次想知道现在的指标是多少,就会做一次1到5分钟的正念冥想。
第二个原因是,以前我冥想都是整整15分钟,现在有了手表的正念功能,我可以在几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冥想。1到5分钟的时间,不用坐着,站着也可以。我现在就会在上班的休息间隙,去茶水间落地窗前面,闭上眼睛做几分钟的正念冥想。
3
在冥想这件事上,我还有一个进步,就是把正念行走和身体扫描结合在一起。
正念行走,就是在走路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只关注自己每一步的行走过程。我试过几次,觉得很无聊,坚持不下去。
身体扫描,也是冥想里的一项技术,就是在冥想过程中,扫描自己的身体,感受每一个部位带给自己的感受。我做这个练习,常常容易睡觉,get不到里面有意思的点。
有一天散步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能不能把正念行走和身体扫描结合在一起呢?
在行走的时候,仔细注意自己脚底有什么感受,小腿有什么感受,大腿有什么感受,腰有什么感受,背有什么感受,手臂有什么感受。结合着呼吸,扫描自己的身体。
我们要么把身体当作一种工具,用来给大脑带来刺激和享受;要么把身体看成负担,是要修理的零件。在正念行走和身体扫描的过程中,我试着感受它们的感受,试着重新跟它们建立连接。
这个尝试的额外收获就是,我突然对人体结构产生了兴趣,打算好好看几本相关的书。
4
最近Open AI出了新政策,允许20美刀的普通会员使用Deep Research功能,限定每个月10次。我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冥想对我们的大脑有哪些好处。以下是我最在意的三点:
第一,冥想能提升专注力,减少走神。冥想通过强化前额叶皮质和调节默认模式网络的活跃度,显著减少阅读时的“走神”现象。
第二,增强理解力和信息处理。冥想可以提升注意力的稳定性与认知灵活性,大脑的前扣带回(ACC)和背外侧前额叶这些区域在冥想者中变得更活跃。
第三,减轻阅读焦虑,增强愉悦感。焦虑水平高的人阅读时容易因为专注不了、看不进去书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冥想通过降低杏仁核的过度激活,让阅读时的大脑情绪背景更平稳。
我打算过段时间买一个大脑的解剖模型,对大脑有更深入的了解。
5
说实在话,我到现在还没有太实在感受到冥想给我带来的好处。对比阅读给我带来的好处来说,冥想对我的帮助还不够明显。
不过没关系,我有耐心,而且以前也经历过「量变导致质变」。我从2016年开始认真看书,每个月制定看书的目标,一直到了2019年年底,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有了第一次质变。我现在才练习了一年冥想,时长才刚过500小时。
最多坚持两年时间,等时长达到1500小时到1700小时,我相信就会迎来冥想的第一次质变。
截至2025年2月28日,我一共阅读了16342.5小时。预计会在2026年6月1日,完成第二个10000小时,也就是总共20000小时的阅读目标。
3月份的阅读目标是660个番茄时间,也就是330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