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7600小时:如果一天看一个钟头,要连续看21年

1

最近6年多,我看了7600小时的书。

7600小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人每天看一个小时书,要连续看21年,中间一天都不能间断。如果每天只看半小时书,要看完7600小时,前后一共要42年,差不多是一个人的大半辈子。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花了这么多时间看书,也是时候像竖里程碑一样,定期在这条读书路上留下一些标记。我打算从今天开始,每看100小时书,就写一篇记录。这些记录就像是游记。我看了这些书,就像出去玩了一圈,玩完回来了写一篇游记,跟你分享在路上的所见所闻。

接下来,首先会跟你一起回顾一下我最近这100个小时的阅读经历,哪些书看的时间最长。然后,我会把值得推荐的书分享给你,说说为什么这些书值得花时间看。最后,总结这段阅读经历的得失,给自己找可以改进的地方。

2

最近看书的100小时,是怎么过的呢?

从2022年7月23日开始,到8月2日9点23分结束,看完了最近的100小时。花时间最多的三本书是:《置身事内》11.5小时、《明朝那些事儿》6小时、《得到头条》5.5小时。

为什么能得到这么精确的数字呢?因为我发挥了自己作为程序员的优势。看书必用的一个软件,叫番茄土豆,可以记录下每次看书的时间和内容。这个软件提供了API接口,可以让我的程序实时读取这些记录。我把这些记录都存进了数据库,然后通过自己写的代码,得到想要的统计数据。

目前我会让代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每看完100小时,就给我发邮件提醒,告诉我已经看完一百个小时了。就像我们跑步的时候,手机会提醒我们跑了多少公里,用了多长时间。第二件事,还是在同一封邮件里,告诉我所有超过5小时的阅读书目。我看书很多很快,大部分的书我只会看半个小时、一个钟,只会在少数书上投资超过5小时的时间。因为要给你推荐书,所以把这些少数的我认为值的书给列出来。

代码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告诉我这一百小时里,一共看了多少本书。如果看的书多了,说明最近选书不太合自己口味,大多数书就只是简单翻一翻。如果看的书少了,说明最近涉猎的范围有点窄,下次要扩大一些。例如告诉我这一百小时里,按照看书时长统计,具体每一种时长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看书0.5小时的占多少,1小时的占多少,2小时的占多少,等等。

3

最近看的书里面,有两本值得推荐给你。

第一本书是《置身事内》,作者是兰小欢。这本书讲的是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前我是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完全没有想过要去了解。碰巧遇到这本书,发现作者一下子就把一些基本的问题给我讲清楚了。

例如中国各级政府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同一个行政区域级别有的大有的小,还有为什么要划分出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区划?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我们必须要对此有一些了解。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么这些认知更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虽然《置身事内》已经是比较容易懂的书了,但是我担心还是会有一些朋友会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读不下去的时候,我推荐他们读这本《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是明朝历史。

这本书非常畅销,畅销的书一般都比较容易读。这是一套书,全套一共7本,各大电子书平台都有。家里的书实在太多了,放不下,我读的就是电子书版本。当年明月讲的是正史,不过不枯燥,把故事讲得非常精彩。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不想读一些野史八卦、觉得那些不靠谱,又不想读一些老学究写的天书,非常推荐你看一看《明朝那些事儿》。

4

回顾最近这100小时的阅读经历,有三个地方可以改进。

第一点,100小时花了21天,有点慢。平均一天5个小时,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数字。我看书比较快的月份能看210个小时左右,平均一天是7个小时。当然了,这是状态最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达不到。但是,提升个20%,从一天平均5小时,提升到一天平均6小时,那是没什么问题的。

第二点,读书超过5小时的书才3本,有点少。我买的书太多,导致看新书的时间多,看旧书看好书的时间少。这3本书加起来花了22个小时,也就是说看新书的时间占到了8成。这个比例不妥,理想的比例应该是反过来的才对。一下子转过来不太现实,还是要一点点改进。下次的目标是,精读的时间占4成,泛读占6成。

第三点,阅读没有主题。其实这跟第二点有点像,就是读书太泛了,没有重心。下次要设定阅读主题才行,例如这一次可能是烹饪题材的,下一次可能是骑行运动题材的,再下一次可能是历史题材的。但是,我并不推荐刚开始尝试阅读的朋友设定阅读主题。刚起步的时候,还是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看什么书开心就看什么,要积累阅读量。我是对自己的阅读耐力有一点信心了,才开始尝试设定阅读主题的。

5

作为一个常年向你安利读书的朋友,我很不愿意跟你说,坚持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事实的确如此。

在我过去这么多年的阅读经历里,有三件影响最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在2013年,开始尝试使用番茄土豆这个软件。过去了整整三年之后,就是2016年5月31日,我才开始认真地用它来记录每次读书的情况。

第二件事是在2018年,写代码把阅读数据存入自己的数据库。那时候我刚换工作,比较空闲,就试着用番茄土豆这个软件的API,把账号的数据读取到自己的数据库里。不仅如此,我还把阅读记录生成阅读书单。每次打开看,我都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第三件事是在2019年,我给自己定了OKR,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阅读时间猛增到原来的一两倍。在定OKR之前,我平均每个月看书也就60、70个小时左右。定OKR之后,我平均每个月看书能达到200个小时左右,最高的一个月是250个小时。

在两三年前,我还会时常担心,担心自己的好状态会持续不下去。这个月看书看得好好的,下个月就又回到颓废的样子, 每天刷手机、打游戏就是不看书。现在,我已经不担心了。读书不容易,但是它值得我们去做。我不愿意每天刷手机跟着一些无聊热点走,不愿意每天打游戏杀自己的时间,不愿意每天被种草只知道买买买、做消费主义的奴隶。我相信,你也不会愿意。

我们选择做一件事,不是因为它容易,而就是因为它难。难的事情,才有意义。难的事情,才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