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变抠门了。
打车上班,改成公交,一趟两块钱,深圳通还打八折,只要1块6。一坐上公交,就美滋滋地想:又「赚」了十几块钱。
现在自己做饭,买菜一天也就二十多块钱。在深圳南山中心区,要吃上同等质量的外卖,一天恐怕要七八十块钱。吃自己做的饭,不仅有味觉滤镜,还有省钱加成,吃嘛嘛香。
工作这么多年,对待金钱的态度发生了好几次转变。一开始,缺钱花,不得不省钱。后来,不缺钱花,用不着省钱。到现在,突然发现省钱是一种乐趣,很好玩。
2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工作不知道挣钱难。
14年刚毕业,一个月工资6250,税前。拿到手5000出头,房租900,地铁300,吃饭1500,给家里500。水电费、物业费要平摊,生活用品要买,衣服鞋子要换。月月月光。
毕业前,我跟家里说,工作后绝对不跟你们要一分钱。租房子要押三付一,没跟家里要,跟同学借的,所以每个月得还钱。有的时候,还得拆东墙补西墙。答应还钱的日子到了,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好到处找其他同学、朋友借,还借过蚂蚁借呗。
差不多整整一年,才摆脱了负资产的状态,开始有一点点存款。这种「穷日子」,真的很不好过,不得不省钱。
在宝安西乡租房,到南山海岸城上班,地铁来回,一天在路上要三个小时。跟现在相比,哪怕坐公交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打车,全天通勤才30分钟。那时候住的小区,去地铁口要走二十分钟。有的时候实在走不动路了,就坐电动摩的,五块钱一趟。每次坐完,都得心疼好一会儿。
3
2018年之后,基本上我就没有缺过钱了。
没中彩票,家里也没拆迁,只是工资涨了。挣钱多了,花钱的地方没多,就开始不用省钱了。搬家到南山,上班近得多,房租是原来的三倍。上班打车,出去玩打车,就连偶尔去广州看望同学也是叫顺风车。书想买就买,买了四个书架,还是放不下。
原来做「有钱人」的感觉这么好,怪不得大家都想一夜暴富。花钱想花就花,每个月的存款还能稳步增加。又爽,又有安全感。
当然,这也是因为我花钱的地方不多。衣服鞋子不常买,买也是买平价品牌。电子产品从不追新,手机四年一换,电脑五年一换。不抽烟,不喝酒,不去夜店。周末不出门,就宅家里看书。
4
省钱的契机,是我动了做自媒体的心思。如果全职做,起码有一两年的时间没什么收入,这不得省着点花嘛。于是,我就开始坐公交上下班。公交很宽敞,基本上都是空车。住处和公交站之间有十分钟路程,多走几步,刚好锻炼身体,能减肥。打一次车的钱,够坐十趟公交。开始自己做饭,发现了新天地。自己做饭之后,吃得少了,更美味了,更健康了。关键是,还特别省钱。
省钱不但没有降低我的生活品质,反而提升了不少。我现在买东西,能不买就不买,能先试用就先试用。对骑行感兴趣,就先骑共享单车。骑了几次之后,觉得可以,想买一辆自己的自行车。网上说,最好一步到位,买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最贵的。鬼扯。上某宝,买了辆七百块的,入门公路车。骑了好多次,够用了。现在只要不下大雨,不用写文章,小区没被封,我每天早上都会骑去深圳湾看日出。这种快乐,不用一两万,不用大几千,只要699。
原来以为,省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是被生活逼到了墙角,是无可奈何,是人生不得已。现在发现,省钱其实可以很好玩。不该花的钱就不花,能省的钱就想办法省。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开动脑筋,尽可能提升真实的生活品质。
5
周国平说:“现代人的物质欲望,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刺激出来的。”降低不必要的物质欲望,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发现你的精神需求,并且满足它。省钱痛苦吗?省钱真的很痛苦,这种痛苦我经历过。省钱好玩吗?省钱真的很好玩,我发现自己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还想试试看我到底能省到什么地步。省钱不需要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反而还能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充实。
房价很高,很多人说自己是房奴。不敢辞职,害怕裁员,房贷一旦断了,不堪设想。很多人没买房子,照样不敢辞职,害怕裁员。为什么?因为他们每个月花销不小,舍不得从这种物质享受的生活中走出来。这不一样还是「金钱的奴隶」吗?
别人不敢辞职,我敢辞职。别人害怕找不到工作,我不害怕。我花钱最多的就是买书。大不了就先不买了,先看电子书。更何况,现在书架上的书,已经看不完了。电脑我已经有了,不需要更好的。四年多前买的,写文章够用了。手机我已经有了,不用换新。三年多前买的二手iPhone XR,我还嫌它太好用了,现在老是动不动就把它锁起来。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自由呢?财富自由,不是财务自由,不是不用工作就可以过上奢侈生活的自由。财富自由,是你可以「自由创造财富」的那种自由。什么财富?是你人生的财富,是你的精神财富,是谁都夺不走的财富。这样的自由,才是更值得追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