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一个人长得丑怎么办?
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答案,整容。鼻子很塌显得鼻孔特别大,可以垫高。眼睛小看起来像睁眼瞎,可以割一个双眼皮。脸太大每次拍照都要站最后边,可以削骨。
在聊解构的时候,举过陈焕然医生的例子,他最常做的就是分析一张脸有多少个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是如何搭配的,如果要动刀子要从哪里下手。
另一个答案是,多读书。有句话说得好,人丑就要多读书。我就是信了这句话,为了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多读书。多读书的人,面相可能会有点变化,但是据我观察并不明显。就有人这么跟我说:“你看着, 不太像是一个读过书的人。”
还有一个答案,多搞钱。搞钱这个词是最近才流行起来了,比赚钱和挣钱更形象,仿佛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勾当、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能搞到钱就好,搞到越多的钱就越好。如果有一天,我谈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女朋友,别人一定会以为我很有钱。
其实这个问题更完整的形式是,如果一个人长得丑,要怎么做才能吸引异性?整容,就是解构了什么样的脸长得好看,然后通过手术的形式去重构这张脸。读书和搞钱,就是解构了有魅力的人都有哪些特征,然后通过强化这些特征去重构这个人的气质。
所谓重构,就是重新构造。通过替换或修改其中的某一个部分,使得整体有一个大的提升。你的五官哪里不好看,那就修一修。你平时爱打游戏,女孩子们不喜欢,那可以试试多读书。你月薪一千八每天笑哈哈,那就先想办法把工资加到两千块。
接下来,我会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聊聊解构和重构的实际应用,分别是性格、工作和人生。
2
我在很长的时间以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孤僻的人,因为总爱一个人待着。
等到我跟人接触多了,才慢慢地意识到,其实我比很多人都渴望跟人打交道。不是我本身不合群,而是想融入群体却融不进去,处处碰壁之后才变得不合群。有些话可说可不说的时候,我就会本能地选择不说,因为我总觉得别人不爱听我说话。我害怕不被接受,害怕被拒绝。这在别人看来,我有点像是回避型人格。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开玩笑。公式就是让自己每一次说完话之后,都可以加上一句,“我是开玩笑的,别当真”。如果对方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们可以进一步再聊。如果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厌烦,我就可以退一步说这是在开玩笑。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想跟一个人单独吃午饭,就会在聊到其他事情的时候自然地说:“这个月的工资花光了,你能不能救济一下我?”对方可能会委婉地拒绝我,说:“我也在等人救济呢。”这时候,我打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事情就过去了。
对方也可能会直接地拒绝我,说:“不好意思,我中午约了别人。”这时候,我说一句“我是开玩笑的,别当真”,事情也能过去。
无论是哪种拒绝,我都给自己找了台阶下,不会像以前一样把这件事情一直放在心里反刍。
在与人交往这件事情上,我解构了自己的沟通方式:首先想跟人说话,然后会说一些认真严肃正式的话,最后解读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因为说的话认真严肃正式,往往会过分敏感,容易觉得被拒绝、不为人所接受,给自己贴上不受欢迎或者是孤僻的标签。
我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重构。我把认真严肃正式的话,尽可能地说得轻松幽默一些。如果我觉得可能会冒犯别人了,或者自己感觉不舒服了,就可以说我是在开玩笑、别当真。其实最容易当真的那个人是我自己,我是让自己别那么当真,不要把每一次对话都那么当真。
3
你对你的工作满意吗?
工作,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不太满意。要么钱少,要么活多,要么干脆就是钱少活又多。当然,根据薪酬和工作量来划分工作是很粗糙的,实际工作当中有很多的细致维度。
美国有一个麻醉医生想辞职转行,理由是适应不了。主管很惊讶,跟他说:“你平时表现很出色啊,为什么要转行呢?”
麻醉医生说:“我很享受给有需要的病人实施麻醉的过程,但是每次跟家属谈话我都特别痛苦,不知道怎么跟他们沟通。”主管继续问:“你跟他们谈话的时候,是哪一部分让你觉得不舒服呢?”麻醉医生回答说:“他们有的时候会问我病人的手术情况,以及跟我哭诉他们有多么担心病人,这时候我就会不知所措。”
于是,主管就安排每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和这位麻醉医生一起跟病人家属谈话,麻醉医生只谈麻醉相关的话题,其他的由主刀医生来负责回答。最后,麻醉医生不仅没有辞职,而且还在这家医院干到了退休。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可以试着像麻醉医生的主管一样对工作进行解构,发现到底是对工作的哪一个部分感到不满意,然后尝试改变这一个部分。
你对薪酬不满意吗?你可以问问HR,公司调薪的制度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途径可以加薪,或者有哪些公司福利是你可以享受却还没享受的?
你对工作内容不满意吗?你可以问问你的leader,是否可以做你感兴趣的工作。
你对同事氛围不满意吗?你可以问问隔壁组的负责人,能不能让你转岗到他们那里去。
如果你不满意了,想改变了,不要总想着推翻重来。先做解构,搞清楚哪里让你不满意,再做重构,把不满意的地方给改掉。
4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我们先从一本书谈起。
《颠覆性创新》的作者克里斯坦森说,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至关重要。比如他在牛津选的专业是计量经济学,除了本专业的书,他每天晚上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用来阅读和思考,而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就会少一个小时。他问自己,这样值得吗?
他做到了日日如此,认为这样非常值得。因为计量经济学再重要,那些研究工具一年也就用几次,而人生目标需要每天去实践。如果不想清楚,那才是真的浪费人生。
克里斯坦森解构了人生,明确了哪些东西是重要的,要坚持做。我们也可以解构我们的人生,看看是不是像他一样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看看有没有每天都在实践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还不知道,如果还没有做到每天实践,就要主动寻求改变,一点点地重构人生。
例如我认为看书很重要,那就要坚持每天都看书,即便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坚持看书。另一个例子是写作,现在对写作的投入还不够多,所以要寻求改变,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写作上。
克里斯坦森在书里还给我们分享了,如何避免牢狱之灾,也就是不要毁掉自己的人生。他在牛津大学奖学金班的32个人,有两个人后来进过监狱。安然公司丑闻牵涉的前CEO,是他的哈佛同学。
他说这几位都算是好人,但是他们人生中的某些时刻,面对原则性的选择时,选择了打破自己的底线。他们可能会这样对自己说,我知道不该这么做,但这次情况特殊,破个例没事。
我非常喜欢书里的这句话,“人生中特殊情况比比皆是,你都破例吗?”
以我自己举例,有两件事情我以前会做,但是以后绝对不做了。一是小赌,二是小酌。有人劝我,跟同学打打牌,不算赌博。我并不觉得跟同学打牌是多么坏的事情,相反,我认为是一件好事,大家可以借此聚一聚。但是我已经答应过自己,这辈子再也不碰这个了。
有人劝我,就喝一杯啤酒,不会怎么样的。公司聚餐,领导过来给大家敬酒,点名让你喝你还不喝吗?我并不觉得喝一两杯啤酒就是劝酒就是酒桌陋习,相反,我认为是一件好事,大家可以借此说些平时可能不好说的话。但是我已经答应过自己,这辈子滴酒绝不再沾。
解构人生,意识到哪些东西妨碍了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坚决地把它们去掉和替换掉。不打牌了,我可以主动邀请同学一起出去旅游,可以约吃饭约唱k约远足。不喝酒了,我可以在聚餐的时候多主动走过去跟别人说话,给喝多了的同事递擦嘴的纸巾、解酒的牛奶,留到最后把大家都送上车。
5
解构是为了重构,重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做小小的改变。为什么是小小的改变呢?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注意力有限,每次只能注意很少的地方。如果我们一次性要改很多地方,每个地方就只能分配少得可怜的精力和时间,最后肯定没有好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推倒重来代价太大,风险高。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性格不讨喜,就来个性情大变,往往会适应不了。如果我们工作一不顺心就跳槽,往往会发现没有一个公司适合自己。
重构这个词,原本是编程术语,意思是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情况下修改代码,使其更具可读性、健壮性、可扩展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每次只改一个地方,小步快跑。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了,不要着急做很大的改变,而是要耐心地做解构,找出哪些地方让自己不满意。然后找到关键的地方,每次只改一个地方,改完之后观察一段时间。效果好的话就继续,效果不好的话就恢复原状。
每天改变一点点,别人看不出来,可能连自己也看不出来。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跟以前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