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居家,为了不让自己躺平,我都想了哪些办法?

1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快到周末,给自己制定了充实的计划。看完那本每次都要从头翻起的书,为三个月后的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还打算去那家办了年卡却还没怎么去过的健身房做无氧训练。

周五晚上,熬夜到两三点才睡,第二天一睁眼已经是中午。躺床上玩手机,点个外卖,然后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剧。电视剧看完已经下午三四点钟,这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问晚上要不要去唱K。犹豫片刻,你心想明天还有一天,就答应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尽兴而归。

周日,宿醉,头疼,还是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剧吧……一个大好的周末,就这样在躺平中消磨过去。做事、作息,还不如上班的时候那么有规律。

我现在的情况就是,每天都是周末,每天都不用上班。以前如果躺平,到了周一还是要去上班,状态还能调整过来。现在万一躺平,可能一躺就是好多天,一躺就把这一个月给躺过去了。这样的话,辞职就毫无意义。不敢想象闭关结束之后,真的就什么都没干,我要怎么面对自己。

2

一个人长时间居家,要想不躺平,到底要面对哪些困难?

首先,就是会忍不住摸鱼。在公司里,有同事看着,有领导盯着,再怎么摸鱼也不敢太明目张胆。换作在家?居家办公那段时间,你的工作状态是不是特别差?是不是一摸鱼,大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还有,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一个月很短,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不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闭关就没意义。

最后,就是怎么做到快乐工作。如果每天都要强逼着自己干活,那还不如回去上班。更何况,这也不可持续。硬着头皮干一天可以,两天可以,一个月肯定不行。眼光放长远,现在摸索出来的工作模式,以后三五年都要用上。

这些困难,一个比一个难克服。公司想尽办法不让员工摸鱼,我们还不是天天开小差?如果真的那么容易自律,那为什么我们的读书、考证和健身计划总是一拖再拖?现在又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上班很开心,而不是就为了工资?

3

遇到难题,先借鉴自己过往成功的经验。

摸鱼,常常是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开始的。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统统刷一遍,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我在去年做过实验,下班就把手机关机锁起来。当时,还特地买回来一个木匣子,专门放手机。为了不让自己摸鱼,我打算故技重施。手机关机,锁在那个木匣子里,放在房间外面。

说到充分利用时间,我在去年11月份试过单月工作323小时。那时候,我每天4点半起床,5点就到公司开始写代码。晚上九点钟上床,看半个小时书,睡觉。整整一个月,天天如此,周末都不例外。我计划闭关期间也是每天4点半起床,早餐半个小时,午饭和晚饭各休息一个半小时,晚上9点半休息。这么算下来,一天最多能干13.5小时。

除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还可以借鉴别人的。至于下面这个想法是借鉴谁的,放到后面再说。我把要看的书,挑出其中6本,分别用1到6做好标记。然后掷骰子,掷到哪本就看哪本,每次看一个番茄时间,也就是32分钟。一个番茄时间结束,就再掷一次。

除了看书,还有休息和研究自媒体。休息分6种,冥想、室内单车、散步等等。研究自媒体的工作也分6种,研究商业模式、学习写作技巧、对标作品拆解等等。因此,掷骰子一次要掷两遍。第一遍是决定工作类型。掷到1和2是看书,3和4是休息,5和6是研究自媒体。第二遍才是决定工作内容,1到6,掷到哪个就做哪个。每个任务,每次做半个小时。

方法是有了,那么效果如何?会不会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还是躺平?

4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方法的效果特别好,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好。

一开始,我担心自己会因为无聊,忍不住去开锁拿手机。实际上,我在工作期间是一次都没拿过手机。有的时候也会走神,习惯性地摸摸看手机在不在旁边。庆幸早就把手机锁起来了。三四天之后,我发现自己比以前专注得多。一项任务半小时,仿佛一下子就过去了,马上开始下一项。

每天的时间几乎都被压榨到了极限。早上四点半起床,先把文章给写了。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我一般要写2个小时左右。干完一天的活儿,晚上9点半收工,躺床上看半个小时书,睡觉。

身体累不累呢?累是累,但是精神特别亢奋,觉得不过瘾,差点就动了克扣睡眠时间的心思。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老板都想让员工加班,最好连觉都不用睡。哪怕老板是自己,员工也是自己。

给我最大惊喜的是,任务随机抽取机制。其实每次掷骰子之前,我心里都有比较想做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更想看书。有的时候,会觉得该多研究研究自媒体。干活累了,就盼着掷到一次休息。

然而,骰子点数是随机的,掷出来多少就是多少,只能照办。所以每次掷骰子,都特别刺激。心想事成了,有时候会挥舞拳头喊「Yes」,好比打麻将摸到胡牌。掷不到自己想要的点数,也不会太过失落,赶紧把这项任务完成了,好掷下一次骰子。

像是在玩游戏,不同类型的任务穿插着进行,一点都不会觉得无聊。这个机制是借鉴抖音的。除了那些我们喜欢的同类作品之外,算法还会随机推送一些不同类型的视频。如果总是推送少数几种类型,我们很快就会腻,而且也不会有惊喜。

这个机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每次临时决定,下一个任务做什么。减少了做选择的次数。不要小看做决定带来的心力损耗。为什么乔布斯每次上发布会都只穿高领毛衣和牛仔裤,扎克伯格每天上班永远都是同一款黑色T恤,周鸿祎几乎跟红色Polo衫划上了等号?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做选择可以节省心力,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5

把手机锁起来,严格的工作时间表,任务随机抽取机制,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我不仅没躺平,甚至比以前还要卷。

这一整个工作模式,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闭关期结束之后,要如何跟手机「和平相处」?我总有出门的时候,总有不太方便关机的时候,不可能一直关机。哪怕是最黑心的老板,也不得不给员工放假。闭关期结束之后,每周让自己休息1天,一个月最多有2天的临时假期。任务随机抽取机制,可以升级为任务随机抽取系统。现在我是用纸笔和掷骰子实现的任务随机抽取机制,后面改为代码实现。代码实现,那就可以做更多只有代码才能实现的功能。动态调整概率权重,保存每项任务内容和时间,生成各种各样的报表。系统只要跑起来,开始积累数据,就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闭关一个月,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是工作了这么多年,想要躺平休息吗?或是一定要做自媒体,打算奋力一搏吗?其实都不是。我想要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工作流和学习系统,更自由更有创造性地去做事。这一套体系,无论是干自媒体,或者再做程序员,还是以后从事其他任何行业,都能派上用场。疫情之下,远程居家办公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也许上面的这些尝试,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