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手机上瘾的人,直到关掉手机。
我从来不沉迷手机游戏,虽然偶尔会因为睡不着而打王者荣耀打到凌晨。我从来不对社交网络上瘾,虽然每次打开微信的时候都会期待有没有人给我发微信。我从来不会刷抖音上头,虽然曾经有那么几个晚上刷抖音刷到天亮。
我以为没上瘾,其实已经上瘾了。
在开始“深度工作”这个实验之前,我没想到过会开始关掉手机。关手机作为一个子实验,感觉很快就有胜利的结果了。不知道是因为我本来就对手机的瘾不是太严重,还是因为我把注意力都放在养成新习惯上。
那么,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呢?就是在我开始珍惜时间的时候。关掉手机,让我的大脑开始多出一些思考的带宽,终于开始意识到手机浪费了我很多的时间。还有几个月我才30岁,来得及。
今天的实验报告,先要跟大家汇报上一周的实验数据。然后就是总结分析,如何应对关机期间可能有人找自己的问题。还有就是提出新想法,我打算在这一周的实验里面突出冥想练习。最后,当然就是提出新的目标。
2
非常骄傲地跟大家汇报,上一周的实验数据依然非常亮眼。
第一个实验数据,深度工作的时间是35个小时,超过原定目标的32个小时。
第二个实验数据,手机关机的时间(除睡觉外)是56个小时,超过原定目标的48个小时。
第三个实验数据,冥想次数是4次,低于原定目标的10次。冥想,要更加重视才行。
3
以前下班时间,尤其是周末,几乎没有人会找我。但是这个星期竟然有4次,而且都是在我关机的时候。
悲观一点,我完全可能会这么想:真倒霉,以前都不找我,非要等到我要关机的时候才找我,下班时间一点自由都没有吗?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看,我也可以这么想:太好了,我一开始关机,就出现了这种被人找的情况,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嘛。换句话来说,就是风险可控。
之所以说风险可控的理由有两个。第一,即便我一周被找了4次,也不影响日后这还是小概率事件。下班时间或者周末,公司有事找我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第二,这四次我都在两个小时以内回复了消息,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关手机这一个子实验,不仅仅只是关掉手机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很好玩的细节值得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细节,我把常用手机从性能尚可的iPhone XR换成了以前淘汰下来的iPhone 6s。刚开始我是把手机上的APP全部删掉,只留下微信和支付宝。然后我觉得还不够过瘾,就把15年买的iPhone 6s给拿出来了,把19年买的iPhone XR给放进抽屉里。6s很旧,6s很卡,6s很难用。我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效果。等过个两三年,6s彻底不能用了,我再把XR给拿出来。别人用手机都选最新最好用的,我却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个细节,我买了一个古典小木箱,带锁的那种,专门用来放手机。箱子放在房间外面,我每次都会把关掉的手机放进去,用锁锁上。每次要用手机了,再拿钥匙去开锁,从箱子里拿出手机。这该死的仪式感,实在是太让人上头了。
第三个细节,每次开机处理完消息之后都会立刻关机,这个过程我会用秒表计时。每次开机处理完消息之后,如果没有要继续跟进的事情,我就会立刻把手机关掉。从输入开机密码开始,到再一次滑动关机选项结束,我会记录下这个过程要用多长时间。
如果有一两条消息要回,可能要花两分钟。如果没有消息要回,时间就要短得多。目前我的最快记录是56秒,因为6s实在太卡了,打开微信都要好久。
4
冥想对我来说,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第一,冥想能让我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不专心。第二,冥想能提升我的专注力。冥想虽好,但是很多次尝试养成这一习惯都失败了。这一次,我希望我自己能有所突破。
规定每次深度工作最开始的5分钟和最后的5分钟,都必须要用来冥想。这既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同时还带来了仪式感。规定每深度工作90分钟,就要进行10分钟的冥想练习。
增加这两个规定,希望能够完成这周的冥想目标。
5
这周的实验数据指标在上一周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重点是冥想。
1、深度工作36小时。
2、关机60小时。当然,睡觉期间关机是不算的。
3、冥想(深度工作期间)18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