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律就是自由。很多人都很喜欢这句话,我也不例外。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做那些真正想做又值得做的事情,例如追求幸福,实现人生理想。要想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些事情必须做,有些事情一定不能做。这不就是自律吗?
这个弯,很多人都能转得过来。这个道理没那么浅显,同时也没那么难懂,才能给人带来惊喜。浅显的大道理让人听得耳朵起茧,深奥的思辨太过烧脑,都不讨人喜欢。
这句话越来越有变成鸡汤的风险。听着很有道理,但其实一点用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你所有关于自律的认识可能都是错的。大多数人对于自律的认识都有以下三个错误:
第一,自律是天生的。
第二,自律是一种能力。
第三,自律是能吃苦。
2
自律是天生的吗?错!
让一群小孩子各自进入一个小房间,给他们一个棉花糖,说:“如果5分钟之后,我们回来的时候棉花糖还在,会再给你一个棉花糖。”这是经典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有些孩子忍住没吃,得到两块棉花糖。有些孩子没忍住,吃了第一块棉花糖,当然就没有第二块。
后来跟踪调查发现,忍住没吃的孩子长大之后普遍更有出息,很多都是成功人士。相反,那些抵御不住诱惑的孩子大多处境凄凉,成了一个个loser。我有一个朋友,上大学的时候天天玩游戏,有一个学期挂了三门必修,眼看就毕不了业。按照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看,他以后应该会过得很惨。
先别着急下结论,后来棉花糖实验还有2.0版本。很多年之后,又是邀请很多个孩子做实验。跟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次分为三部分来做。第一部分跟上次一样,也是给了一块棉花糖,让等五分钟。第二部分就是把那些忍住不吃的孩子随机成为两拨,第一拨兑现承诺给了第二块棉花糖,然后对第二拨的孩子说:“不好意思,棉花糖发完了,不能给你第二块棉花糖了。”第三部分,把第二部分那群孩子叫过来再做一次实验,又给了一块棉花糖,让等五分钟。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上一回顺利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这一次还是成功经受住了考验,而上一回忍住没吃却被告知不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的孩子,大多都立马吃掉第一块棉花糖。他们不等了。
如果自律是天生的,那些第一回实验忍住没吃的孩子在下一次也应该能做到继续忍住不吃。难道只是大人简单的一次说话不算话,就把孩子们的自律天赋给毁掉了吗?
自律不是天生的。实验证明,自律的表现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怎么被对待,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我那个朋友后来工作了,几年之后突然爱上了看书,每天清醒的时间除了上班就是看书。他还经常写文章公布自己的目标,被别人夸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好自律啊。”
3
自律是一种能力吗?错!
从我朋友的经历来看,有人可能会认为自律是一种能力。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没有这种能力,所以就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后来获得了一种被称之为自律的能力,从此努力工作,手不释卷,笔耕不辍。真是这样的吗?
有一种关于自律的学说很流行,跟上面的说法很类似。提出这种学说的人认为,自律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就像肌肉越练越发达一样,力气大了之后可以做所有需要力气的事情。
进一步地,他们建议要坚持做一些需要意志力的小事,这样会锻炼你的意志力肌肉,让你变得更加自律。理论通俗易懂,实践便捷简单,很多人都相信了。如果每个人都跟着做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自律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这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可惜,这个学说也是错的。
实验证明,坚持做一些需要意志力的小事,例如定时倒垃圾,按时上班上课不迟到等等,并不能显著地提升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让他变得更自律。研究者们发现,很多看起来自律的人大多只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自律,其他方面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甚至会有酗酒、滥用药物的倾向。
我那个朋友现在每个月看书两百多个小时,却常常忍不住大吃大喝,减肥永远没有效果。他现在每天都会写文章,却总不愿意花几分钟把房间里的东西收拾整齐。他制定计划时会考虑到几年之后的事情,却经常顾不上洗完衣服就拿出去晾。
自律不是一种能力,不是通用的。
4
自律是能吃苦吗?错!
在十几年前,流行过一阵子“哈佛女孩”的成功学热潮。中国人考上清华北大就很了不起了,更何况是考上哈佛大学这种世界最顶尖的大学。有一个“哈佛女孩”的家长就出书,说她女儿为什么学习好呢?因为她女儿自律。在小的时候,她就让她的女儿用手握住冰块,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她声称这样就能让孩子变得能坚持,能吃苦,变得自律。原来上哈佛这么容易,握几次冰块就行。这本书畅销一时,洛阳纸贵。结果呢,很多孩子手被冻伤了,送医院治疗,最后也没上成哈佛。
自律不是能吃苦。如果你做一件事特别痛苦,我劝你趁早放弃。
篮球运动员会讨厌打篮球吗?每次训练都很痛苦,然后靠毅力坚持下来吗?不是的,顶尖的篮球运动员无一不热爱篮球,他们都是训练狂。乔丹、詹姆斯、科比,无一例外。当然,要想提升水平,训练突破都是非常辛苦的。他们要长时间训练,有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有的时候会因为停滞不前而感到绝望,有的时候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但是他们都坚持过来了,他们靠的是对篮球的热爱,而不是能吃苦。辛苦,而不痛苦。这是判断你是自律还是自虐的标准。
我那个朋友从来不会觉得阅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不认为是一件需要郑重其事的事情。他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一个学艺少年,每天在师门打杂的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练功。每日扎马步,挥刀数百下,舞剑一个时辰,修炼内力,从不间断。最后能成为顶尖高手的人,他们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很辛苦,但是从来不会觉得痛苦。
5
自律很重要,但是很多人的理解都是错的,这会给你带来危害。
以为自律是天生的人,会在不自律的时候给自己贴标签,说“我就是不自律,改不了”,越是自暴自弃。这就是自我设想的危害。以为自律是一种能力的人,会用错误的方式试图提升自己的自律,像锻炼肌肉一样使用意志力。这就是白费功夫的危害。以为自律是能吃苦的人,要么会因为怕吃苦所以早早放弃,要么就会逼着自己吃很多苦,实际上就是在自虐。这就是自讨苦吃的危害。
查理·芒格说:“如果知道会死在哪里,我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他很少讲成功学,他讲失败学。失败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别人踩过的坑,你研究一下,就能降低自己踩坑的概率。自律不是天生的,自律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自律更不是能吃苦。记住这三点,不要犯普通人会犯而且会一直犯下去的错误。
先扫除那些错误的相关概念,把大脑给清空了,才好学习新的正确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