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92个月

1

这个月是最近一年来,第一次没有达成阅读目标。

4月份我的阅读时间是365小时,少于原定目标的382.5小时。原因是工作任务变多了,工作压力变大了,影响到了我的固定日程。那么,什么是我的固定日程呢?

在工作日,我会在7点钟起床。一边听书,一边洗漱、吃早餐,一直到地铁站。上了地铁,我会冥想一次,然后开始看书。下了地铁,继续听书,一直到公司。中午,边听书边散步。下午六点下班之后,跟早上的安排类似。19点30分到家之后吃晚饭,然后继续看书,一直到晚上睡觉。

在节假日,我同样会在7点钟起床。一边听书,一边洗漱、吃早餐,一直到家附近的咖啡馆。在咖啡馆看书看到12点,一边散步回家,一边听书。跟上班时一样,午休到13点30分结束,开始写文章,一直到16点30分。再到咖啡馆看书,看完19点30分回到家吃晚饭,然后继续看书,一直到晚上睡觉。

固定日程能让我保持阅读的节奏,保证阅读的时间。工作内容变多了,有的时候我就不得不加班。工作压力变大了,有的时候我就不得不花时间来释放压力。如此这般,难免会影响我的固定日程,影响我的阅读节奏和阅读时间。

谈到固定日程,我最近恰巧看了大哲学家康德和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传记。他们都有几乎偏执的固定日程,不允许有任何干扰。据说,康德每天出门散步的时间都是准点的,以至于邻居可以在他经过自家门口的时候,校准自家的钟表。

我突然对这么一个问题很感兴趣:还有哪些大人物是出了名的严守固定日程?

2

我注意到这么三个大人物,他们都是出了名的严守固定日程。第一个人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保持着严格的工作安排。他的儿子弗朗西斯后来回忆,达尔文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然后去散一会儿步。然后他会独自用早餐,从8点到9点半在书房工作。之后的一小时用于拆阅前一天的信件,而后从10点半到中午又会回到书房工作。

经过这样一段工作之后,他会沿着既定的路线从花房开始,沿房周围的路走圈,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满意的答案他才会停下来,宣告一天工作的结束。

第二个人是邓小平。

邓小平的作息很有规律。他8点用早餐,9点到办公室。妻子卓琳和秘书王端林伟他准备好要阅读的材料。他阅读时不做笔记。文件在上午10点前送达他的办公室,他当天就会批复。他不在办公室留下片纸,那里总是干净整洁。

在上午3个小时的阅读时间里,邓小平很少会客,但中间他会花20到30分钟到院子里散步。在家用过午饭后,他一般会继续看材料,有时会让干部来家中见面。如有重要外宾来访,他会到人民大会堂的某个房间会见他们,有时也会与他们一起用餐。

第三个人是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早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前入睡。一天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他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他会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不必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

他在书中写道:“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只不过照这种模式生活,所谓的夜生活几乎不复存在,与别人的交际往来无疑也受影响。还有人动怒光火。因为别人约我去哪儿玩呀,去做什么事呀,这一类邀请均一一遭到拒绝。”

看完这三个不同领域的大人物的固定日程,我们很可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不约而同地遵守这种严苛的固定日程呢?

3

这些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会遵守这种严苛的固定日程,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目标,为此都找到同一种方法帮助自己去达成。生物学家如此,政治家如此,文学家也是如此。

严苛的固定日程至少有如下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减少决策疲劳。伟大的人物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如果要每天都要重新做一次时间安排,每次时间安排都要做很多的决策——这个时间点是先做这件事情,还是先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个时间点有点累,是休息一会儿,还是继续工作?这个时间点我想娱乐一会儿,是坚守岗位,还是放松心情?

做决策很消耗精力,精力消耗多了就会容易疲劳。大人物们肯定在自己的早期经历里,吃过这样的苦头,所以就想办法减少做决策,避免决策疲劳。有了严苛的固定日程,就不用纠结到底该做哪件事了,每天这个时间点就是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

第二个好处是,采用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每个人的工作节奏是不一样的,无法照搬别人的工作节奏。达尔文每天7点起床,村上春树5点就起床了。达尔文8点开始工作,邓小平9点开始工作。他们都知道自己每天精力最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需要休息又是什么时候。所以他们就把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设定好,作为自己的固定日程,不允许随便更改。

第三个好处是,避免干扰。无论是达尔文、邓小平,还是村上春树,他们都是极其重要的人物。如果敞开大门,来者不拒,那肯定门庭若市,每天不胜其扰。所以他们会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安排不被打扰的时间,专心工作。其他人知道他们要工作,就不会选这个时间段上门拜访。

了解完他们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严苛的固定日程之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4

通过阅读了解这些大人物严守固定日程的原因之后,我得到的启发是:如果想要达成自己的长期目标,就必须打磨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固定日程。

首先,先制定一套大概的日程作为初始版本。我的初始版本是这样的:
早上7点起床
9点00分开始阅读
12点开始休息
13点30分写作
16点30分休息15分钟
16点45分开始阅读
19点30分开始散步、阅读文学类书籍和观看电影
23点00分睡觉

然后,结合日常实际和工作需要丰富细节,不断地微调。听说公司即将调整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8点30分上班、17点30分下班,那么我的起床时间和早上阅读时间要都调早半个小时。

我发现下午写作三个小时,时间太长,容易疲劳。那么,我就把下午写作时间缩短1个小时,改为15点30分休息15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我觉得23点睡觉有点晚,还是22点30分睡觉效果最佳,睡眠质量最好。于是,我就把睡觉时间调早30分钟。

最后,我要争取更多的自由度,以便可以掌控工作日程。要选择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千万不能是7X24小时随时待命的岗位。不能有过重的经济负担,不然会陷入被工作绑架的困境。要有跟上级领导协商的资本,在工作安排上要有自己的自由度。

打磨一套适合自己的固定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要做取舍,到底是目标重要,还是娱乐重要。你要做挣扎,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事情,难免会觉得千篇一律。你要做努力,努力为自己的固定日程争取空间,不被他人左右,不为内心欲望打扰。

这样像「苦行僧」的日子,真的值得过吗?这难道不是自我剥削吗?

5

严守固定日程,可以是一种自由选择,而不是自我剥削。这不是哪个人来命令你,或者威逼利诱你去做的,而是你自己完全可以选择用这种方式度过你的人生。

沉迷手机,不是自由。如果你严守自己的固定日程,就不会沉迷手机。你有事情要做,就不会没日没夜地刷朋友圈和短视频,就不会三番四次说要戒掉手机游戏又戒不掉,就不会熬夜看网络爽文。

暴饮暴食,也不是自由。你的固定日程可以包括每周食谱,在每周一把这个礼拜要吃的三餐都安排好。如果你严守自己的每周食谱,就不会暴饮暴食。你的午饭安排吃三明治,就不会去点猪脚饭。你安排了晚饭吃沙拉,就不会在吃完牛肉粿条之后还去便利店买薯片。

过度消费,更不是自由。如果你严守自己的固定日程,就不会有过多的物质欲望,就不会过度消费。如果你的时间用来阅读,用来学习,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自然就会降低物质欲望。在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的请求下,你不需要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包括虚荣心。

硅谷投资家纳瓦尔·拉维坎特说:“所谓的现代斗争就是:孤独的个体召唤出非人的意志力,进行断食、冥想、锻炼······对抗大批科学家和统计学家以充足的食物、药物和电子屏幕为五期制造出的垃圾食品、标题党新闻、无限的色情内容、无穷无尽的游戏、令人上瘾的毒品。”

你可以有你的固定日程,不上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的当,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截至2024年4月30日24时,我的历史阅读时间是小时。预计会在2026年10月31日完成20000小时的目标。

5月份的目标是760个阅读番茄,也就是看书380小时。